前一阵写商业稿的时候,被编辑询问了一个请求:那就是能不能写关于《巧克甜恋3》(あまいろショコラータ 3)的文章。

作为一名被开除了十多年的前互联网编辑,写这类文章肯定是没问题的,但是问题在于:Why?为什么要写这个游戏?

《巧克甜恋3》这个游戏属于一眼就能看到头的作品,而且宣发做的也很一般,我甚至不理解为啥卷心菜(きゃべつそふと)会社会把这个东西出到第三作。

而且另一个 Why 的地方在于:这游戏真的有人愿意买吗?

于是为了更好的写商业稿,我就查了一下相关数据,却得到了十分意外的结果。

Screenshot from 2024-05-14 23-26-07.png

きゃべつそふと,也就是俗称的“卷心菜”,一共推出了许多作品,包括大部分传统的”剧情向“,无论是最初的《星恋*ティンクル》,还有后续广受好评的《アメイジング・グレイス》与《さくらの雲*スカアレットの恋》,还有充满”3A大作”水平的《ジュエリー・ハーツ・アカデミア》,但除此之外,这个名为《あまいろショコラータ》的小品作却一直在有条不紊的迭代,而且在各方面的口碑也十分一般,甚至没有太多的讨论度。明眼人一下子就能看出来,《あまいろショコラータ》是完全仿照 Steam 上最为火热的“艹猫”(NEKO PARA)的跟风作品,剧情从一开始就十分的“抽象”,一本正经的堆了一大坨设定却没什么人 Care,每一作都是引入一两个可攻略角色,配合一些偏向“重口味”的色图,售价也不算高……

我就摊牌吧,从这个《あまいろショコラータ》的第二作开始,我就玩不下去了,这次的《あまいろショコラータ 3》我压根就不想看,要不是编辑找我,我游戏都懒得下。

Screenshot from 2024-05-14 23-28-46.png

哦对了,我似乎还没有说《あまいろショコラータ 3》的剧情梗概,其实也没什么可说的,就是新增了一个被封印的神仙女主角,同时又升格了原来的一个女主角可被攻略,还把原来的老角色们拉出来做了个“后宫结局”什么的……

就在我苦恼不知道怎么写这个商业稿的时候,我想起了前一阵看到柚子社的《千恋万花》突破白金销量的消息……我就有一个想法:

有没有一种可能,这个游戏其实在 Steam 上销量没那么糟糕?

一不做二不休就进行了查阅,考虑到现在 Steam 的 API 有所限制,SteamSpy 上查询的数据也不能代表真实销量,但至少还是有一些参考价值的。

目前登陆 Steam 的きゃべつそふと游戏一共有三个,对应的估算销量是这样的:

《あまいろショコラータ》 30000 左右(三个月前写商业稿的时候还是 28000)
《あまいろショコラータ2》9000 左右
《アメイジング・グレイス》4600 左右

是不是很大跌眼镜?而且更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全价格游戏,《アメイジング・グレイス》虽然上市较晚,但这种“神作“不应该立马卖爆吗?更何况它的售价并不比另外俩“骗钱作”高太多,也就几块钱的差距。

那么抛开 Steam 上的数据,我们看看日本本土方面,日本本土销量也很难统计,那么就找个 Getchu 上的月销量排行榜来看吧,毕竟 Galgame 都是冲第一波的产品:

《あまいろショコラータ》当月第二名
《あまいろショコラータ2》当月第四名
《アメイジング・グレイス》当月第六名

可以看得出来,即使在“剧情作比较容易卖”的日本本土市场,这两款骗钱作品销量势头依然强劲,销量和游戏本身有没有讨论度毫无关系。

本土不拉胯,甚至小优,全球销量巨能打,我也瞬间明白了为什么きゃべつそふと会一直持续的制作这个系列了。成本低,利润高,何乐而不为呢?虽然 Steam 上的销量也没突破 5 万,但是上万的数字对于 Galgame 来说已经是“大卖”了。抛开那些海外发行的分成不谈,单从数据上来说,《あまいろショコラータ》很明显是更受欢迎的。

而更具有讽刺味道的是,许多玩家叫好的作品,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叫座。而那些“骗钱”的小品作,销量并没有多差,甚至不逊与前者,而后者明显开发成本更低,利润更高。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一些游戏小工作室,通过制作课金手游积累资金,然后拿来作自己想做的游戏。可能きゃべつそふと也是走这样的路线,本意是想要作一些有”宏大剧情“的优秀作品,而开发资金的来源,就通过这样极度商业化的《あまいろショコラータ》来获取。

是的,《あまいろショコラータ》是一款纯粹的商业化作品,可以说它的立项就是为了赚钱,制作方其实也一直在调整游戏的制作策略,比如发现しらたま的画风比较好卖,就果断加大了她负责的角色的占比,看到柚子那样的 Youtube 营销倒计时手段效果不错,毫不犹豫的学过来,总之一切主打的就是赚钱,能赚到钱才是真的。

而且《あまいろショコラータ》带来的商业化效应也逐步影响到了きゃべつそふと的正作,比如しらたま明显比捆枝更受欢迎,于是新作直接就让她一个人当主力原画了,为的就是提升一点销量。

所以有时候“你以为的并不是真的”,我们想当然的想法并不是真正的“事实”,许多人批判那些“小品骗钱作”,嘲笑他们讨论度低,制作粗糙,剧情傻逼,但实际上人家赚得并不少。

那么是谁天天喜欢这么嘲笑呢?哦,是我啊,那没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