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查看: 标签 玩家 下的文章

只需要随便玩玩

“亚文化”这一个词是伴随着大部分“从主流文化衍生的作品”出现时诞生的。它经常被用来指代一些“不被大众所接受的,但是也有一定小圈子人群所为之狂热的“文化内容。

而曾几何时,动画,漫画,摇滚乐,都是亚文化的一种,而还有另一个更为大家熟悉的,那就是电子游戏。

玩游戏的人通常自称为“玩家”,对应英文中的 Player,在从 80 后开始的新一代里,“电子游戏”成为了很多人童年记忆中无法被抹去的痕迹,中国的电子游戏发展史其实并不顺利,从一开始的“电子海洛因”,到最近逐渐的开始被更多人接受,已经经过了好多年。有时候想想或许这个文化开始越来越多的步入大众视野并非因为游戏本身有什么魅力,更多的还是因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

搞游戏有钱赚了,所以搞游戏的人就多了。随着发展和市场的细分化,游戏的类型也越来越多了,手机游戏,网页游戏,很多休闲游戏也层出不穷,大部分人对于游戏的感受就是打发时间,并没有了解这个游戏背后所蕴藏的什么什么内容的意愿,而且很多新兴游戏比起老的游戏来说的确在很多地方显得更加功利和内涵不足,也导致了一些老游戏玩家的不满与鄙视。

所以很多比较老资历的玩家们通常是看不起现在的所谓新兴玩家的,大部分老玩家尤其会鄙视手游玩家,认为他们不配称之为”玩家“。

那么什么样的才算是玩家呢?按照现在网络上的共识定义,就是征战多个游戏主机平台(PS4,Xbox,Switch、还有 PC 上的 Steam),同时对很多有内涵的游戏颇有了解,知道很多游戏制作人和制作组的一些风格和逸闻,并且认同游戏是”第九艺术“。

是的,电子游戏作为新一代人类最受欢迎的娱乐方式之一,被很多人认为是继绘画、雕刻、建筑、音乐、诗歌(文学)、舞蹈、戏剧、电影等八大艺术形式“第九艺术”。也是一种表现形式,玩家可以通过游玩一款游戏,获得一次奇特的视觉与听觉还有心灵上的盛宴,从这一点上来看,游戏至少和其他艺术形式(电影,音乐)并没有太大不同。

当然那些依靠充钱和抽卡就可以变强的手游和页游自然是不能算作艺术的,这也是为什么手游与页游玩家总是被传统玩家所鄙视。可遗憾的是”传统玩家“群体比例远远小于那些他们所鄙视的那些人,而讽刺的是很多传统游戏玩家为了团结扩大自己的阵营,喊出了类似“玩游戏的,都是朋友”这样的口号,想要表达自己的平易近人,然而玩国产手游,尤其是腾讯的手游本身就是原罪,玩过“王者荣耀”,你就已经不是朋友,尽管大部分人多多少少都玩过“王者荣耀”。在中国大陆的环境来看,传统游戏玩家所崇尚的那些东西,依然还只能算是一个“亚文化”,即使电子游戏在日本与欧美等地已经获得了不少的认可。

如果有扩大传统游戏玩家影响力的机会,自然不会被放过。就在这个时候,一部名叫《Ready Player One》(头号玩家)的电影上映了。

ready_player_one.jpg

传统游戏玩家对它感兴趣,因为它是一部献给“玩家”的礼物。即使不怎么玩游戏的电影迷也会对它感兴趣,因为它的导演是大名鼎鼎的斯皮尔伯格。

电影与北美同步上映,正巧赶上周末,我也去看了这部属于“玩家”的电影,看完后感觉还是很震撼的。

阅读全文...

十多年过去了,正版与盗版之间似乎实现了一次换位

不知道有没有人和我一样,第一台电脑的配置很烂。其实现在看来那台电脑的配置在那个价位来说倒也算不上被坑,只是父亲当时觉得不想花太多钱,原因很简单:贵。那时候电脑价格一点都不便宜,AMD K6-2 之类的 CPU 已经算是平民的入门款了,赛扬都没想过,更别说高级的奔腾系列了。

所以买了电脑之后,软件成了新的问题……

那段时间内估计每个城市都会有那么一两个专门卖软件光碟的地方,一群大叔大妈支个小摊,拿出一个纸箱,纸箱里塞满了光碟,你需要用手指一个一个掀开看看里面的内容,从码放整齐但内容混乱的鞋盒子装的一沓光盘里挑选出那么一两张,仅仅依靠着封底的缩略图判断这是个什么风格的软件,如果是自己的菜就可以买下,如果不是那就换下一个。

所以当时有个爱好,就是周末的时候去卖碟子的地方淘碟,因为郑州市很小,卖碟子的地方就那么几个,有时候还会碰到熟人,包括同学,包括自己的亲戚,当然我还在淘碟的时候碰到过自己的英文老师……

噢对了,碟子是盗版,当然是盗版。正版我压根没想过……

阅读全文...

黑白双刃传说与下一段新的旅程

好久没写了,于是就随便写了……
话说这个题目不好写啊。
#点心__感恩_游戏_处理器

阅读全文...

归档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