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事儿已经过去很久了,但是我一直犹豫要不要写出来,就和我两年前被拉到方舱关了十多天的经历一样,其实很想写,写出来也很有意义,但是很容易引火上身,招来不必要的麻烦。
去年的时候其实特别想写出来吐槽,但是后来随着时间也淡忘了,今天偶然想起,觉得还是写写吧,毕竟整个过程不仅抽象,且有讽刺意义,也可以从侧面说明大部分业界的现状,还能和我多年前的一些经历有一个 call back。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全文不会提及产品的名字,也不会过度点评产品的研发和管理策略,尽可能用平铺直叙的方式阐述事实,让大家来自行判断,最后可能说说一说自己的简短感想。
当然,这只是我去年做的一场很长的梦,所有的情节都来自梦里的故事,并非现实,大家请勿对现实中对号入座,也不要进行莫名的猜测。
1,划时代的产品与内测招募
去年 Win 掌机市场竞争的很激烈,各种寨厂杀的飞起,大厂也入局了,越来越多的厂子说要加入,价格一个比一个低,后来有一个厂子说自己也要发布产品,还放出了概念图,当然这不重要,产品的价格很低,还是吸引了很多人。后来这个厂子又宣布要和 Linux 社区合作,发布一款“开源开放的 Linux X86 掌机”,还召开了发布会,找来了 Linux 社区的人来发言,看起来让人觉得很有决心。官方还宣布,这将会是一款“Linux First”的产品,专注 Linux 领域。
后来我就在他们的社交媒体账号,看到了“内测产品招募”的通知,招募方式就是加入 QQ 群,填写一个报表,说自己申请的理由。
我其实想抱着“免费玩机”的态度去的,毕竟内测嘛,测试完了归还机器也可以,又不一定要买。而且这是 Linux 掌机,没准可以媲美 SteamOS 呢?我就写了详细的申请说明,说自己是 Linux 用户,对这个掌机很感兴趣,而且可以提供内测方面的方案与建议,甚至包括日志之类的。
于是没过几天,内测名单就出来了,我的名字赫然在列,大家都加入了一个内测的 QQ 群,算是开启了内测的过程。
2,延期与等待
加入内测群后很快官方发了一个手册,说内测流程是怎样的 blah blah blah,大概就是每周会给一个表格,需要收到产品后根据表格进行测试,每周必须要提交详细的测试流程和报告,最后会根据测试的结果和态度,进行评分,评分高的可以给予特别优惠和礼物等等。
其实这时候我还是很有信心的,因为我深知国内所谓的“Win掌机圈子”都是什么牛鬼蛇神,一个剽窃外国社区脚本做盗版系统镜像的网络乞丐都能被包装成大神,而在 Linux 和掌机这一块,我还是能拿捏的。
但是在群里很快我就发现风气不对了,不能说 100% 吧,应该说除了我以外,所有人都在问,机器能不能装 Windows,最好是装好 Windows 再发出来测试,Linux 没人用,都不会用。
“不是,内测公告的时候不是写清楚了这是一个 Linux First 设备吗?你们都不看的吗?”
接着就是进入了传统的“催发货“环节,我寻思这是内测,又不是预售,催发货有啥用?
然后就是官方开始陷入了长时间的沉默。原来说的是公布名单后两星期开始内测,结果过了 1 个多月了,内测还没开始,群里天天都在骂。最后负责人终于出来了(好像还是公司经理),说内测前需要签一个协议,协议 PDF 发给大家了。要么电子签名,要么签好传真,内测机器需要缴纳押金,有 16G 的也有 32 G 的,内测完毕后可以退还押金,也可以保留,用更为优惠的价格购买正式产品等等……
签了协议之后又陷入了无尽的等待,这种等待经常是官方失联好久,突然出现,可以感觉到这个厂商的项目管理和规划是有问题的,而且也缺乏沟通,但考虑到这个牌子还比较有名,所以大家也没觉得他会跑路,知识等的有点不耐烦罢了。
在群里的人无尽催促许久之后,官方终于放了一些物料图,然后说很快就要发货了。原本说的内测礼品也变成了一个所谓的“限定版徽章”,好吧,有总比没有好。
一开始以为可以收到机器,安装《黑神话悟空》来玩,结果我都用 SteamDeck 打到第二章了,这个内测机器才姗姗来迟。
就在内测机放出的当天,官方宣布,因为拖得太久,时间紧,原本测试的什么“每周填写表格”的流程全部取消,测试时间一个月,一个月后要么退款,要么留机器给优惠。
评选优秀内测的方式将会官方根据内测的积极性确定。
3,内测群里的牛鬼蛇神
在说这个内测机器之前,先说说群里的一些牛鬼蛇神。经常混这些所谓“掌机群”的人都知道,这里傻逼浓度有多高,作为内测群其实也一样,这里说几个典型的类型,这里不指代具体的人,只是将里面的几个典型抽象化来描述:
第一个:硬件哥
这是一个无时无刻不再自称自己是“硬件工程师”的人,我就叫他“硬件哥”,这人一大特点就是每句话都要加上一个前缀“作为一个硬件工程师……”,或者“我是硬件工程师……”,仿佛生怕别人不知道他的工作一样,而硬件哥的水平我经过观察或许可能是参与过硬件测试,也知道一些技术上的东西,但对于硬件工程本身的了解完全不够深入,很多内容都在吹牛逼。硬件哥一直在高强度水群,好为人师,对群里的每一个对话都要一一回复,当然也不忘加上“作为一个硬件工程师……”这个前缀,有些不停重复出现的问题他也要悉数答复。每次看到他高强度发言,我不禁想起一句话:人越是缺什么,越是反复强调什么。
我怀疑他压根不是什么硬件哥,反复强调让别人相信他是硬件哥而已。
第二个:暴躁哥
这位就比较典型了,技术水平基本没有,处于那种动不动就会嗷嗷叫的类型,反复在群里刷屏问“怎么办”“怎么办”之类的,稍有质疑就会破防,还会在群里输出情绪碎碎念那种。可能大家都见过这类人。这家伙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机器还没内测的时候,就开始畅想机器可以爽玩各种 3A,我好心提醒,根据自己的经验,内测机器大概率屏幕偏色,做工有问题,性能调教也不行,系统有 Bug,而且 Linux 系统,不要抱有太高期望,以测试为主。
结果这哥们就破防了,开始逼逼说我是别人水军,内测机怎么可能那么抽象,肯定会到手爽玩的,没问题的。当然后续他收到机器后就再次破防了,发现全被我说中,又把矛头指向了厂商,开始输出情绪,结果厂商随便说一下“很快就修了”,就又被彻底安抚,期待厂商能解决问题,甚至相信厂商可以用软件修复硬件问题……还会像一个怨妇一样跟厂商抱怨说自己把别的机器都出了,就为了等这个内测机爽玩,企图用道德绑架厂商,实在是天真的像个孩子。
不得不说这人真的好骗,而且也很容易被 PUA,情绪一直在变,给不出建议,全凭自己情绪和主观来评测,说机器过热,也说不出为什么过热,有多热,也不去测量。说自己玩起来卡,也说不出帧数多少,只是说“自己觉得卡”。
第三个:学生哥
这位已经是群里相对来说比较正常的人了,但也仅此一个。应该是留学的富哥,不缺钱也不缺机器,虽然 Linux 也不太会,但是会正常折腾,也会提出正确的建议,因为是海外上网的,也知道去 Github 和 Discord 找 Linux 社区开发者来提交问题,但很明显,他对于这个内测就是拿来玩玩而已。
4,不出意料的“内测机”
正如我前面和暴躁哥说的,我对于国内这些厂商做出来的内测机基本没有期望,大部分都是一块很烂的屏幕,还有充满 Bug 的各种系统,以及稀烂的做工。
不如说很多国产机器正式机都品控稀烂,何况内测机呢?
我感兴趣的是这个机器预装的 Linux 系统到底如何,是类似 HoloISO 的 SteamOS 系统?如果是那样的话怎么确保 TDP 呢?另一个是这个机器外形是模仿 SteamDeck 的,那在操控层面是不是可以实现和 SteamDeck 一样的效果呢?
机器收到后外表还是很漂亮的,毫不以外,自带的是一块偏蓝到阿凡达一样的低亮度抽象屏幕,测试色温好像已经到了 10000 以上,最高亮度感觉不过 200 多 nit,官方宣传的明明是 500 nit,询问官方工程师说后续会“固件优化”……
我好奇屏幕亮度也可以固件优化的吗?
自带系统是 Linux,但是并非 HoloISO 那样,而是基于另一个发行版,用了 btrfs 的快照启动机制,就是每次启动都是一个 btrfs 的快照,有点类似苹果的 MacOS,这一点还是很有意思的,至少确保系统是不可变的,绝对安全的。
Linux 的系统支持是在 Discord,还有海外的论坛,很明显不在 QQ 群里,内测和对方系统的沟通是割裂的,原则上来说是官方收集意见,然后告知海外。但官方所谓的意见收集小姐姐,本身对于 Linux 和系统毫无了解,只能当传话筒,而汇报的 Bug 也很不专业。都是“用起来很卡”,“部分游戏不兼容 SteamOS”等等,有些是和机器有关,有些和机器无关,但小姐姐完全无法判断,全部生硬转发,也不知道是否能传达到 Linux 社区那边。
我特意主动联系了 Linux 社区那边的人,让他们知道中国有 QQ 群内测,社区开发者也很希望收集相关信息,我也愿意当桥梁。但是官方还是经常失踪,无奈我只能当一个传话筒,但是群里的人大部分人都表示自己看不懂英文,也不想看懂英文,他们拿到机器第一件事就是吐槽做工差,还有一点就是问怎么安装 Windows,他们对 Linux 完全没有兴趣,认为只有 Windows 才可以爽玩游戏。
社区的那边的开发者问我所谓 QQ 群里多少人使用 Linux 的时候,我只能说,可能不超过 3 个吧,因为 Linux 在中国很难用。群里似乎还有一个用 Arch 的,Linux 用户,但基本不怎么发言,感觉对这个设备拿来玩游戏兴趣也不大的样子。
开发者表示愿意提供中国的镜像源,还有修改 flathub 的中国镜像,甚至帮助中国用户添加默认语言支持的时候。但那些内测群里的人完全不 Care 这个,他们只想快点删掉 Linux 装上 Windows……有很多已经删掉了。
社区那边得知之后,只能表示 Sad……明明是 Linux First,但是没有人 Care,而设备厂商那边也彻底失踪了。
5,第一个严重的问题
内测机收到之后导致大部分人尝试装 Windows 的原因除了那群人不喜欢 Linux 之外,机器本身的也有问题,内测机的 Linux 系统会在插电使用的时候出现明显的性能下降和卡顿。
暴躁哥收到机器后第一个破防,一边说自己不会用 Linux,一边高强度发图吐槽说这机器好烂,性能好差,好卡,好难受等等。我尝试让他提供日志来看看为啥卡,他不予理会,说“日志有啥用,这机器就是垃圾,卡死了。”
群里的硬件哥第一个揭竿而起,说自己受不了 Linux 的卡,要安装 Windows,这时候正巧官方放出了 Windows 的驱动,硬件哥立即删掉了 Linux 系统,装上了 Windows。这时候硬件哥再次传来了捷报,说在 Windows 系统下,机器卡顿的问题不复存在,而装上了所谓“体感助手”进行 TDP 调整之后,25W 可以爽玩一切游戏。
“果然 Linux 系统就是一个垃圾。”
暴躁哥看到后立即响应。
“我是硬件工程师,但我们那里都没有人用 Linux,玩游戏啊,果然还是得 Windows。”
硬件哥也洋洋得意,“虽然我是硬件工程师,但我可以确认,这就是 Linux 系统的 Bug,我已经向官方汇报了这个 Bug,让他们赶紧修复吧,还是 Windows Bug 少!”
一时间群里大家纷纷请教硬件哥怎么装 Windows,硬件哥激动的一一回复:“我是硬件工程师,大家相信我的判断,就是 Linux 这玩意太垃圾,我来教大家刷 Windows 固件!“
我很明显是不相信 Linux 系统导致卡顿的,我在群里询问硬件哥和暴躁哥能不能提供日志和协助测试,得到了十分搞笑的回复。
“我是硬件工程师,这就是 Linux 的问题,要什么日志,装 Windows 早解决了!建议正式版也预装 Windows 算了!我是硬件工程师,我不会用 Linux,这问题交给其他人解决吧。”
这明明是 Linux First 的设备啊,这是内测群啊,问题不解决算什么内测?仅仅一个“系统 Bug ”就甩给开发者了?而且在硬件哥的号召下,群里几乎就剩下我和学生哥还在用原版 Linux 系统了。
而在那个“硬件哥”和“暴躁哥”的高强度水群下,一群人迅速达成了共识:Linux 系统的问题,导致系统卡顿,装 Windows 就可以解决。
这是内测应该有的解决办法和态度吗?
6,排查与问题修复
我收到机器之后也发现了这个性能下降的问题,我也第一时间和 Linux 社区进行沟通,Linux 社区的开发者一脸懵逼,说自己的设备完全无法复现这个问题,他也不知道为什么内测机就会出现卡顿。
我尝试复现卡顿,发现只要机器插电,没多久就会出现严重的性能下降,而打开 OSD 查看 CPU 频率,可以看到被缩到了 800 mhz,而 GPU 也被缩到了最小。而看了下系统自带的 TDP 插件,被拉到了 35W,这很明显太高了。
我开始尝试降低 TDP,发现降低到 30W 以下,卡顿瞬间消失,CPU 和 GPU 频率就全部正常了。但我又发现,如果不插电的话,35W TDP 是可以跑的,插电就会缩缸。
于是经过将近一晚上的反复测试,我有了一个推断:
这个设备的供电有问题,在插电情况下,TDP 超过 30W,就会导致 CPU 和 GPU 全部缩缸,而不插电就不会有问题,这个问题大概率和系统无关。
硬件哥那群人坚持称 Windows 没问题,是因为 WIndows 默认没有 TDP 控制,大概率跑的是 25W 的 TDP。
然后这个官方的 Linux 系统里,有一个 TDP 插件,好死不死,这个插件默认设置为:插电时自动改为 35W TDP。
我尝试联系 Linux 社区汇报,社区那边的人告诉我说他的机器没问题,于是我就问他的机器什么配置,原来他的是 8840U 的机器,而我们的内测机是 7840U 的,或许他的供电设计和我们的不同,也就导致了这个问题。
如果我的推断没错的话,那些刷了 Windows 的人,在插电情况下把 TDP 拉到 30W 以上,一样会出现卡顿问题。我在群里问那些装了 Windows 系统的人能不能协助测试一下,但没有人相应,硬件哥只是在不停的复读“我早说了是 Linux 的问题,装 Windows 爽玩~”。我看他烦了,就怼了他一顿,他才弱弱的说“我不懂 Linux,但是我知道装 Windows 能解决问题”,妈的这种对待问题的测试态度真的是工程师吗?
最后还是学生哥出面,和我一起测试,确定了这个问题的确来自供电。
所以我们复盘了一下:
这个设备默认的 Linux 系统预装了一个插件,不插电 20W TDP,插电后自动跳到 35W,类似不同场景的不同设置。
然后受到内测机的用户一开始开机没插电用,所以觉得还好,一旦电量不足,开始插电使用,立即触发供电问题,导致 CPU 和 GPU 双双缩缸,开始严重卡顿。
而那些号称装了 Windows 没问题的,原因也仅仅是 Windows 下没有进行 TDP 设置,跑在默认的 25W TDP 下而已。
确定问题所在,我在群里对问题进行了描述和复盘,硬件哥和暴躁哥表示看不懂。但是硬件哥看到了“供电有问题”这几个字,开始高强度在群里复读说供电有问题,仿佛是他发现的一样。
实际上很快他就将这个问题拦到了自己身上,说自己作为硬件工程师,早就知道供电有问题,并且已经及时反馈给官方,让官方快速修复。
后来官方开始找来一个工程师联系我,我反复和工程师沟通并确认了复现方法,工程师终于听明白了问题原因,表示很快放出一个 EC 更新进行修复。
没过几天,硬件哥说经过自己这个硬件工程师的努力汇报 Bug,官方很快要先给他一个 EC 进行测试,但他决定无私的分享给大家,当修正被放出,这个硬件问题也终于得到了修复。
然而这将会是整个内测中,唯一修复的有意义的问题。
7,从未修复的问题
内测机可以稳定运行在 35W TDP 之后,整个机器就从“不可用”变成了“可用”,我也开始用它继续打“黑神话悟空”,也来当作测试。
这个机器的确性能是比 Deck 要强,前提是你完全放弃续航。但屏幕极差,摇杆虽然手感尚可,但是白色的机身很快就出现了发黄的现象。摇杆也开始有磨损的粉末,这才一个月而已。
机身用了太多的玻璃,所以拿起来很重,而十字键的手感也十分稀烂,毫无反馈的那种。
这些问题或多或少都有人反应,但官方一直没有明确答复要修,只是说收集了,会修的,怎么修却不说,作为一个参与过多次国产掌机众筹的人,我基本明白,他们不说具体方案,那就是不修。
机器最大的争议点就是为了模仿 Deck ,弄了两个触摸板,但是这俩触摸板却不能独立操作,左右都是模拟鼠标,更别提模拟方向键了,这俩玩意不仅手感差,而且不支持振动下压,完全不知道有什么用途。
我提出了几个建设性意见,能否借助 Linux 的自由度,自己写驱动,左右分开使用,或者增加振动马达,模拟按压,让这俩触摸板变得有用,机器也可以作为一个“SteamDeck 兼容机”来发行。
但官方并没有对此反应,社区那边说需要官方提供硬件层面的开放支持才可以,不然实现不了。反倒是群里的氛围被那个硬件哥和暴躁哥搞的乱七八糟,完全无法进行有建设性意见的讨论,你说什么,他都会起手一句“作为硬件工程师,你说的这些都是瞎折腾,用 Windows 就好了……”驴唇不对马嘴。
而 Linux 社区的人也想尽办法注册了 QQ 加入了群里,为了收集 Linux 的 Bug,但加进来之后发现全都是 Windows 用户,唯二的 Linux 用户也是他的熟人,我们早就在 Discord 聊很多了,后来这几个外国友人也不来群里了。
而硬件哥完全不会放过任何一次表现的机会,开始用英文说“As a hardware engineer……"
这家伙看得我很烦,后俩我都把他们全屏蔽了,群里的内容才稍微正常点。这家伙最讨厌的不光是天天复读自己是硬件工程师,而是不停乱插话,不懂装懂,扰乱了群内的讨论氛围。别人说什么他都要出来插一嘴,完全就是一个大傻逼。一个内测技术群,还相当群宠咋的?
而官方的人员对于 Bug 的修复十分不积极,甚至看不到什么“正式机”的上市时间,明明是 Linux First 的设备,官方在后半段的工作甚至改为了“推出一个 Windows 下的前端 UI”。
当然 UI 最后还是放出来了,只能说是 Alpha 版,大量功能没有完成,硬件哥还说要战未来,但一个月很快就要结束了,没什么未来可以战了。
8,内测结束,颁奖,退出
内测一个月的时间很快就结束了,我用这台掌机深度体验了一款 3A 游戏,就是“黑神话悟空”,可以说也是有一些发言权:
首先机器外观不错,追求 Linux First 的领域的确可以吸引很多外国极客,外国的 Linux 社区氛围也不错,负责人一直尽心尽责的每周更新项目进展。反倒是中国工厂这边的那些个经理和工程师,动辄就是失联的状态,不知道他们在忙什么,也不知道这个项目到底还做不做。
机器的屏幕很烂,散热一般但可满足需求,有两个触摸板但完全没有用处,也不想开发用处。让人感觉这个机器不知道设计出来干嘛的。
官方说正式版会有 8840U 的型号,我如果不退机器就可以保留购买的优惠资格。但很明显我不相信官方可以很快的推出后续的正式版,就凭他们在内测过程中的沟通水平,还有没事就装死好几天的态度,怕是正式版还在磨洋工b吧。
原本我觉得凭借自己测试分析出的供电 Bug,在那个混乱的群里,至少贡献也是前几吧,能给个纪念品什么的。结果内测结束当天,官方公布了“优秀测试员名单”,排名前二的是硬件哥和暴躁哥,我和学生哥完全不在名单上。
要知道和社区沟通最频繁的,只有我和学生哥,推进 Linux 系统的 Bug 修复,提出各种意见,这些 Linux 社区也多次和官方说过。然而官方所谓的“根据参与程度确定优秀内测人员”,居然仅仅看的是……QQ群发言数量……
也就是说,只要你在群里说的话最多,你就是优秀内测人员,享有福利优惠。
看到这里我基本已经对这个内测毫无继续的欲望,反而感到恶心,立即斩钉截铁的结束了内测,要回了押金,寄回了机器。
并且我还给 Linux 社区写了一封信,说明了这个内测过程发生的一切,也说明自己已经对这个产品和公司失望,不会再参与内测,这也是告别信。社区人员很感激我的付出,也对此表示遗憾,告别之后,或许没有人再联系社区了吧。
之后我退出了所有和这个内测有关的群组,联系人,还有账号,再也没有瓜葛,因为我看到那群人就会感到恶心,但有时候我也安慰自己:至少白嫖了一个月 7840U 的掌机,不是吗?
9,感想
其实这不是我第一次参加产品内测,上大学的时候参加了一个“智器”的产批内测,当时厂商的水平就让我很奇怪,你认认真真的汇报 Bug,对方也只是敷衍你,你提出很多建议,对方也不听。
后来长大了才明白,产品一旦到了内测这一步,很都大的变动已经不可能了, 能做的也就是修修补补一些小的软件层面的东西……
当然我当年吐槽的那个“智器”并没有死,而是后来变成了现在的小米手环的代工厂。
回到这个掌机,从头看来,这次内测都十分抽象:
- 抽象的厂商,办事没有沟通和效率,经常性失踪,毫不遵循时间节点,原本 6 月的内测,拖到了 8 月,原本 9 月到 10 月的上市日期, 也一拖再拖
- 抽象的群友,明明是 Linux 设备,招来的内测人员几乎都不懂 Linux,完全是当作一次“预售”来看待,这样不知道对内测有什么用途,实际上也的确没什么用途
- 抽象的运营,最终评判优秀内测是凭借 QQ 聊天数量,仅凭这一点,我就觉得这产品成不了,朝令夕改,原本的内测流程被抛弃,是人手不够吗?
- 最后就是那几个群里的傻逼,我真的很想把那个开口闭口硬件工程师的傻逼的屌给踹烂
这里还有个小插曲,也侧面证明官方的能力。内测开始不久,这内测机器就直接出现在咸鱼了,很多人向官方投诉,结果官方的作为就是在呼吁对方下货……而且过了俩星期,对方还在卖,官方的警告毫无效果,那这官方有啥用呢?
这次所谓的内测群,更像是一个售后群,群友都是预购买家,和其他 X86 掌机的氛围十分相似,大家都在吹牛逼,都说自己是工程师,买这个要生产力,结果殊不知买来的用途都是打游戏。而真的工程师,在我的印象中是不可能每天高强度水群,更不会动辄把“自己是工程师”这件事情挂在嘴上,显得特别傻逼。
时间截止到现在,距离当年内测已经过去了将近一年的时间,那么我参与的这款内测的掌机后来发布了正式版上市了吗?
没有。
是的,这玩意又跳票了一年,主流掌机的 Soc 也变成了 HX370 之流,当年的 7840U 早就成了老古董,而这玩意还没有上市,甚至也不知道将来什么时候上市。最近更新的消息是半个月前,有人问 Linux 社区这机器怎么还不出,社区说厂商还在优化……
这时候不得不感慨,还好我跑得早,至少我还爽玩了一个月(其实也不爽),而那些内测后还保留机器想要用优惠购买正式机的冤大头门,不知道是否还在那个傻逼 QQ 群里继续吹着那些没人鸟的牛逼。
根据 QQ群发言数量……
那不就是给部分闲到爆炸的大学生玩家准备的
我让deepseek猜一猜,它说是索泰ZONE掌机
太明显的群员怕不是厂家相关人士(((,另外害是远离华南小厂好了,否则会变的不杏
,顺便李先森考虑摸个lnl的巨硬sp11或者捡漏个矮通版sp9/11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