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络上有一件事比较火爆,来自耳机发烧友圈子。
耳机厂商威索尼克的董事长郁夏峰出来指责某个知名发烧友、号称客观公正的耳机老玩家林sir,其实是一个拿钱写枪稿的骗子。
虽然后面关于他们指责的产品还有很多内容,但是我觉得对于这一点来说也不太重要了。
消息一爆出,众人哗然。
林 Sir 这个人其实很多人对他印象还可以,包括我在内。他经常写各种耳机和播放器的感受,但实际上大多和耳机以及播放器本身没啥太大关系,多是扯一扯情怀和自己的故事,文笔很温润易读,这也是林 sir 的特色。
其实大家网上看个文,也就喜欢看那些看起来容易明白和读起来舒服的,某些号称专业的评测文章,看起来就和看课本一样枯燥乏味,你说我们忙了一天已经很累了,还要像上学一样上网做阅读理解,为啥要跟自己过不去呢?所以林 Sir 自然而然就受欢迎了。
再说了,那些个号称“专业”的,一定就专业么?尤其是对于音频发烧友这一“玄学”领域。
我一直觉得关于“某个耳塞/播放器的声音好听不好听”的争论是几乎不存在失败者的,只要你话不说死留有那么一丝余地,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一个耳塞声音尖细,听不出来低音,你可以说“高音清亮,声音偏上盘。”
一个耳塞声音浑浊,低音轰隆隆,你可以说“调音偏流行,低频下潜深。“
一个耳塞唱歌齿音明显,你可以说“人声突出,着重中频。”
总之一个耳塞的声音无论是偏向“上,中,下”三个任何某个频段,你都是可以吹的,实际上对于音频产品来说,压根不存在三个频段都可以做到最好的情况,只能是有所取舍,并且投其所好。
“高音甜、中音准、低音沉,总之一句话,就是通透。”这种电影里的传说毕竟只能是传说,要知道 Hi-Fi 的最终目标则是为了“百分之百”的还原原本的声音。但实际上除了某些演唱会的现场录音,现在的哪个音乐不是多多少少通过电脑后期过的,加了电子音效的声音应该怎么还原?有些重低音的效果并不是用鼓敲出来的,而是用效果器加上的,你说怎么才能感受到里面的所谓的“真实下潜”?
我个人对于那些发烧友的高级名词也不是很了解,而自己大多数时间对于耳塞的选择则是对其风格的一种挑选,譬如有的耳塞适合听摇滚,有的适合听 Live,有的则适合听稍微安静一点的流行乐曲,一个能够通吃全部音乐的耳塞……目前我是没遇见过。
至于很多人在极端范围追求的供电改造,芯片修改,还有换耳机线来提升音质,抱歉,我听不出来。
而且还有很多人步入了已经违背物理常识的魔道:譬如有一个人说更换解码器的 USB 线路可以提升音质,实际上数字信号传输本身就有校验,如果一根 USB 线有问题,你听到的声音肯定会有破音或者你的 USB 解码器压根就无法工作,但总是有人信誓旦旦的说,一根 USB 线可以决定音质。
当你告诉他这不可能,并且尝试用物理知识解释的时候……得到的总会是这样的声音:
“我不管,我一耳朵就能听出差距。你听不出来,证明你是木耳。”
玄学是一个非常主观的东西,哪怕理论上再违背原理,只要你说你自己能听出来不一样,那别人也不能把你咋样,毕竟耳朵是你自己的,我们也戴不上你的耳朵,吵来吵去,只需要一句“我听出来有差距”,就可以让对方闭嘴。
所以,如果你是一个讨论讨论耳机与播放器的音频发烧友,只要你扯的不离谱,话不要说死,那你基本上就不会被人喷太惨,毕竟”好不好听“是一个很主观的事情,大不了你可以说符合或不符合你自己的喜好,毕竟玄学圈不能横向比拼数值,也不能客观跑分,好坏全凭一张嘴,笔杆子玩儿的溜的话完全可以把一个耳塞吹上天,然后再把它锤下地,而所谓的音频 KOL(Key Opinion Leader 关键意见领袖)更是玩弄春秋笔法的佼佼者。
如果你什么都不会,只会写点东西,那自媒体横行的年代将会是天堂,亦是地狱。
毕竟这是最好的时代,只要你能写,你就有机会赚钱,甚至是很多钱。
毕竟这是最坏的时代,如果想赚钱,你必须要抛弃节操,向金钱低头。
网上总有那么一些“大V”,也就是前面说的 KOL ,他们掌握着新浪微博或者各种社交网络上的话语权,他们粉丝众多,都在为他摇旗呐喊,他们的一篇文章或者一句话就可以左右市场局势,他们平时总是说自己淡泊名利,总是说自己有原则,总是说自己富有正义感。
其实大家都知道他们或多或少收过钱,收过企业的钱,写过一些软广告,但人毕竟要生活嘛,人家靠这个吃饭,收点钱怎么了,毕竟也是辛苦费嘛。
有些人也质疑过,说这些个网上的红人天天收钱发广告,那要是昧着良心发黑心广告坑人怎么办?
“阳光下没有新鲜事。“这样的质疑很快被人打消,”如果大 V 发广告骗人,很快会有另一个大 V 出来拆穿,毕竟网络红人这一职业竞争火热,大家刺刀见红,君不见天天网上撕逼大战层出不穷么?“
想了想其实也有道理,于是也就放心了,优胜劣汰,吃瓜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可我们忽略了一点:大 V 们撕逼之间的底线。
如果你经常看社交网络你就会发现,都在一个圈子里混的,难免会经常接触,不少大 V 之间其实经常互动,尤其常见于同一个圈子的自媒体和草根大 V,他们经常在一起吃饭,没事相互转发,建的有自己的微信好友群,时不时联机打个游戏,偶尔一起来个互黑,看起来好不热闹。
中国人讲究一个”和气“,偶尔线下相见,你一句”久仰久仰“,我一句”哪里哪里“,俩人就这么来来往往成了熟人。来往的多了,也就以“朋友”和”兄弟“相称了。
称兄道弟多了,小圈子就自然而然的形成了,尤其是音频 KOL 们,大家都是混一个圈子的,谁也不想得罪谁,而且,大家都不是厂商,但都需要靠厂商吃饭,写点广告文,若是哪句写的有那么点刺耳,大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过去了。你若是出来说谁谁谁写的不对,你得罪了别人不说,得罪了厂商那就不好玩儿了,厂商看你如此耿直没有眼力价儿…………
谁会愿意继续和你合作?
谁给你产品测试并不需要你归还?
谁给你测试顾问费?
谁给你邀请函参加发布会?
谁给你发布会后报销超额的车马费?
和气,和气生财,闹翻了脸,大家都没有饭吃。
当“精英们”放弃了相互制约和撕逼,追求一团和气的时候,“阳光下没有新鲜事”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这句空话已经在音频 KOL 圈子里持续太久了……直到有一个疯子选择了搏命。
林 Sir 被曝收了威索尼克 6 万的顾问费写广告文,同时还被指责收了 20 万来自 AKG 的广告费用帮忙吹 AKG 的耳机。曝光这一行径的其实并不是 KOL 群体自己,而是威索尼克的董事长郁夏峰。一个耳机厂商出来说 KOL 们是收钱说瞎话的王八蛋,同时还指责同行利用 KOL 谋取高利润欺诈消费者,基本上这是同行和 KOL 们都得罪完了。
得罪完了同行,又得罪完了评论家们,有人说郁夏峰这是找死,也有人说郁夏峰本身就是一个傻逼,喜欢碰瓷营销,见谁都说垃圾,像是一条疯狗。的确,和大部分看起来”成熟稳重并且从来气量很大不得罪人的音频 KOL 以及各路发烧友产品厂商经理“的表现来看,郁夏峰的心智仿佛是一个小学生水平。
不怕自己没钱赚而去故意咬人,郁夏峰这行为的确很疯。但是我并不会因为郁夏峰这种行为而讨厌他,反而特别支持他。
有人说郁夏峰这么搞下去自己牌子早晚药丸,但目前看起来郁夏峰似乎并不怕这些,人家作为一个大企业家,投资的渠道肯定不止耳机一个,就公司倒闭了,人家过得还是比你我滋润。
况且,这个“一团和气”的精英圈子的确需要一个疯子进去撕开一个口子,甚至把他们撕碎,我们作为毫无发生渠道的非精英消费者,才能有更好产品去买。
林 Sir 写的魅族 Flow 耳机的评测文的标题是《墙外的巨人》,他引用了日本热门漫画《进击的巨人》里的设定,把魅族这种外来的厂商不计成本的下料做耳塞比作巨人,巨人逼近,很快就会踢破传统耳机厂商们围起高墙塑造的小圈子,进而将他们厮杀殆尽。
但实际上想想看,这个比喻并不恰当,根据漫画里的后期发展与设定,围墙里的人类,似乎是被有意圈养的一样。墙外的那些个巨人,只不过是把人类圈起来,让你们自以为安稳,吃白白,吃胖胖,需要你们的时候再把你们拿出来当作食品或是其他什么的东西。
或许在音频玄学圈来说,作为消费者的我们,就是墙内的人类,而音频厂商与 KOL,则是墙外的巨人。
巨人们比人类高一等,有更强大的力量,也有更为广阔的活动空间,有些巨人们甚至潜伏到了人类中间,伪装成人类的样子,欺骗着我们,和某些 KOL 比比看,是不是很相似?
人类是弱小的,巨人是强大的,人类想要对抗巨人必须需要巨人的力量,就连《进击的巨人》中的艾伦也是获得了变身巨人的能力才有了和巨人一战的资本。
郁夏峰的定位更像是巨人群里的一个反骨仔,明知道干掉一些自己看着不爽的同胞会让被圈养的人类受益,他还是疯狂的做了,毕竟他不在乎这些。
而作为力量弱小的消费者的我,对此自然也是喜闻乐见的。精英们的内讧与相互制约才会带来更好的世界,而绝不是一团和气,狼狈为奸。
墙外的巨人们打起来了,墙内的我们有什么立场去嘲笑那个反骨仔巨人是个疯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