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阅读史可以追溯到小学,父亲订杂志的时候订了一本《儿童漫画》,这应该是中国最早的一本关于漫画类的杂志,一些早期的日本漫画也是通过这本杂志引进的,其中就包括《多啦A梦》。但是和现在的风气不同,那本杂志毕竟是国产杂志,90%的内容都是中国漫画,而且有不少还是小学生和中学生自己绘制的漫画。

当时年纪小,看东西完全不懂,看漫画只是看个热闹,而且还颇有恶趣味,比如漫画中如果出现了“屎尿屁”之类的低俗物,我反而会觉得很开心,并且拿着去找父母或者小伙伴一起看……想一想自己还真是糟糕。

说来《儿童漫画》这本杂志现在似乎还没有死,但是杂志的好几个老主编应该死了,说实话我挺喜欢那几个大叔大爷的作画的,剧情相比于现在的国产动画简直强百倍,而且不少还自带吐槽属性,带有符合当时中年人的一种调侃风格。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儿童漫画》我似乎还竖了一个Flag,因为当时偶然发现小学班里的某个学霸也看这个杂志,还以此为契机聊过几句,后来……就没有后来了……

小学时期除了漫画之外我应该是还看过其他内容的,那就是作文文选,因为父亲不乐意给我买其他的读物,他认为那些东西看着对学习并无提高,于是固执的只给我买作文文选。而无聊的我只能一篇一篇的翻,而翻多了之后,我竟然也津津有味的看了起来,当然是作为小说看的,其实很多作文的剧情很单调,有一本关于全国优秀作文的很厚的文选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里面至少写死了不下20个人,包括作者的父母还有老师,以至于让我当时觉得只有把亲爹亲妈弄死才能拿到高分的错觉,当时还以为发现了新大陆告诉父母这个想法,结果被抽了嘴巴子。后来作文文选看得多了,便也觉得无聊了,因为套路无非就是那几点,毫无新意,后来偶然得到一本新概念作文文选,翻了一下感觉犹如发现了新大陆,说实话里面的很多文章拿来让我现在扩写一下都很时髦,有一篇叫做《神拍》的奇幻类作文设定简直炫酷,让我难以相信这是小学生写出来的,实际上我觉得那肯定不是小学生写的,但是也给了我一些关于奇幻类的启发,第一次发现原来作文也可以去写“不真实”的东西,一下子扩充了思路,当然后来我也尝试过,被老师批了……因为她说我写的太假。

到了初中之后《儿童漫画》父亲已经不再给我征订,而作文文选初中也没有合适的版本了,空虚的我便也不再阅读,直到某日因为成绩太差,父母封杀了我的电脑,于是中二属性大暴发的我便无聊的在家中乱翻,翻出了基本现代文小说集,于是便开始读了起来。

说是实话那本现代文小说集的内容对于当时的我未免过于晦涩难懂,其中有谌容的《人到中年》,还有《边城》和《李双双小传》,其他似乎还有一些,但是一时想不起来……但是很奇迹,我居然看完了。可惜当时并无思考的想法,看完之后只是觉得《人到中年》的剧情过于沉重,看起来犹如黑云压城一般,而且剧情中关于现实与心理的双重描写外带回忆杀的穿插让人容易迷失剧情走向,实际上剧情并没有什么太大走向,只是对于心理的一种描写罢了。当然这本小说我只看过一次,却影响了我一些写作风格,包括心里回想内容就学会了用梦境一般的比喻之类的……另一个值得一提的小说是《李双双小传》,虽然描写大跃进时期的事情,但是在日常生活的细节上描写确实可圈可点,这也是中国当时作家的一个特点,比较喜欢尽可能的还原细节,让读者觉得真实,虽然后来贾平凹的《秦腔》中关于屎尿屁的描写真实的令人恶心……

初中后来我断断续续的又读了凡尔纳的几部小说,包括《地心游记》《神秘岛》《海底两万里》《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当时是被表哥强烈推荐的,可惜读完之后我并没感觉到什么可吸收的东西,剧情上也过于理所应当,因为标题就剧透了,你既然称之为地心游记和海底两万里,证明你肯定会做到,于是所有的悬念都变得那么的无聊……外带我看的是翻译版,实在是没有什么太多的用词上的价值研究,至今我都不知道神秘岛里面那个称之为花岗岩做的宫殿的英文原名是什么,是不是真的用作Palace,唯一有趣的是凡尔纳很大胆的用了角色重复出场的方式将故事串联在一个世界观中,读起来有种很亲切的感觉。当然这种小把戏在现在已经不再新鲜了……

在初中快毕业的时候为了凸显自己的博学(中二),我强迫自己读了《三国演义》,说实话这本书我读的很不愉快,虽然是名著,其气氛塑造程度远不如电视剧来的爽快的多,而且时间线在当时的我看来很奇怪,因为我觉得只有刘备才是主角,为什么在黄巾之乱中刘备的存在感那么低,当然后来我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这是后话。当时读三国的另一个感受就是诸葛亮的表现过于夸大……完全就是一副运筹帷幄一切尽在掌握的样子,这种淡定的姿态有一两次还好,全程如此只能让人觉得过于装逼,对……就像习八大瓷牙一样。直到后来与司马懿好基友的对决出现,我才感觉诸葛亮这个人物渐渐的从神变成了人,在诸葛亮晚年,明知出征凶多极少,但是依然坚持去做,只为了履行承诺的悲壮感让人唏嘘,这种为了宿命而牺牲自我的感觉在后来的不少作品中都能让人感到共鸣,也是我在读小说和写小说中最想要表达出来的一种东西。当然《三国演义》在星落五丈原之后我就没怎么好好看了……姜维篇的内容被我快进了,后续的司马昭之类的完全我就跳着看的。更多的剧情是在电视剧中补完的,可以说,我应该是没有完完整整的读完一整部四大名著吧……

送走初中,迎来高中,在高中时代我的阅读分为两部分,一个是计算机类的杂志和每天的报纸……另一部分就是各种网络小说。前者的阅读更多的是对于兴趣,但恰恰是前者让我不知不觉的学会了一些明确的表达意思的方式,说句难听的,评测看多了,照猫画虎自己也能写出来那么几篇,新闻读多了,照着框架去填也能扣出来那么几张新闻稿。

而网络小说也是我在这时候开始读的,当时的网络小说环境似乎才刚刚起步,因为我小时候胆子小不敢看恐怖片,于是我便饶有兴趣的去先找了几篇恐怖小说去挑战自我,不过说来奇怪,看完几篇之后,我发现除了恐怖小说其他的我根本看不进去,因为没有悬念……

悬念是吸引我看小说的一大因素,这也是影响我到现在的一个重要观点,也是为什么我写故事总是会营造乱七八糟的悬念的一个主演原因。我一直认为,没有悬念的内容犹如白开水一般,并不吸引人。当时看了不少恐怖小说,但是真正让我留下印象的还是马伯庸的《她死在了QQ上》,以及《女生宿舍》系列还有一些蓬莱鬼话上写的其他山寨小说……

马伯庸的那篇说实话剧情很逗比,但是因为选题很有想象力,第一个使用了QQ去营造悬念,当时还是吸引我看完了。但是最后把女鬼锁到硬盘里格式化干掉什么的设定还是太逗了……而《女生宿舍》系列则是让我第一次感觉写恐怖小说不一定非要有鬼存在,虽然《女生宿舍》三部曲系列每一部最后都尽可能解释了前面的不正常现象的具体原因,企图营造一种“世界本无鬼,唯在心中尔”的装逼感,但是因为不少解释过于牵强和反科学还是让我感觉很不过瘾,蓬莱鬼话中的大部分恐怖小说都是虎头蛇尾,而且不少都是烂尾,最喜感的一篇是前面营造了大量悬念,最后完结的时候突然扯出来男主有个一模一样的双胞胎弟弟,哎呀我去一看就是作者编不下去了好吗?

当然在那一阵我还是看了不少装逼爽文的,不过大多数没看完,看完的只有《我就是流氓》和《坏蛋是怎样炼成的》,说实话后者的剧情完全和最近的某抗中奇侠契合,甚至完暴抗中奇侠,前者的剧情更为奔放,男主完全没吃瘪过,看着更接近《无赖勇者的鬼畜美学》之类,但是因为打斗描写过于爽快外带作者用词很风趣,看起来明显比后者好看的多,当然,看完这两部作品之后我再也看不下去任何爽文了,因为它们都太相似了。

大学期间我的小说阅读更少了,但是完全献给了某个作家,这个作家就叫做蔡骏,你可以说我成为蔡骏的脑残粉也不为过。《地狱的第十九层》《病毒》《夜半笛声》《神在看着你》《玛格丽特的秘密》《旋转门》《猫眼》《蝴蝶公墓》几乎所有蔡骏的小说被我读了个遍,可以说他的文风对我影响最大……因为当时我在寻找一种在描写上浪漫而不失冷静,悬疑而不失真实的小说,蔡骏完全符合。

蔡骏对于故事的描写还是颇有亮点的,关键在于他在处理悬疑的风格上更为严谨一些,呃,好吧,我是说他至少不会突然蹦出来一个茅山道士来捉鬼之类的逗比设定,更多的是用情感当作主线。而《旋转门》应该是我看过感觉最好的小说,如果说《地狱的第十九层》是个烂尾,那么《旋转门》则很好的将这个烂尾补充完整,成为一个完整的故事。蔡骏的故事风格开启了我对于各种“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带有各种中二气息的神展开的剧情的追求……

而后你也知道,我发现了ACG文化,找到了动画,接触了Galgame,神奇的是,我感觉大部分Galgame的剧情与蔡骏的内容有很大的契合感,说实话蔡骏的不少小说都可以Galgame化。有时候我就想,如果蔡骏在11区写Galgame脚本,或许会成为一个不错的脚本师吧……

回想我从出生到现在的阅读经历,感觉颇为讽刺,我似乎并没有读过什么正经的东西,无非是一些漫画书,网文,报纸,还有一些休闲小说,当别人与我谈起《麦田里的守望者》《百年孤独》之类的名作时,我也无从谈起,虽然我固执的认为,阅读应该顺从自己的心情,神作是自己来确定的,而不是听从别人……但是尽管如此,自己还是感觉颇有自卑,不知道将来自己还会去接触怎么样的剧情类作品,或许是电影,或许……还是回归小说和Galgame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