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购买 Win 掌机的历史

我买的第一台 Win 掌机,应该是 2015 年的时候,也是业界第一台 Win 掌机,GPD Win 的第一代

我在 indiegogo 上参与了它的众筹,老实说我虽然知道这是一个中国深圳的公司搞的,但我并不知道它后来会来到国内市场发售,我购买的价格还是美元换算的,发货日期是半年之后。

后来的事情可能很多人都知道了,GPD 把这台机器带到了大陆境内,上架了京东进行预售,还创建了 QQ 群,开始了各种无下限的营销。

我还是第一批加入 QQ 群的用户,还加了两个创始人的 QQ,一个是“旺财”,一个是“老祝”,我告诉他们我是 Indiegogo 的用户,但我人在大陆,能否直接走国内快递, 老祝表示没问题,给我发顺丰。

很快,机器收到了,我还写了简评,我对这个机器其实还是比较满意的,主要是它够小,而且还有的都有,虽然有一些品控问题,但不是什么大问题。要说我最不满意的地方,就是屏幕偏色严重,几乎没有校色,屏幕分辨率也比较低,很多 Galgame 看不到全画面之类的。

而后我又参与了 GPD Pocket 第一代的众筹,这个产品的做工就比起 Win 要好太多了,全金属机身,拿来当一个小电脑真的不错,但我需要说的是 GPD 为了性能,给它的许多产品都设定了十分激进的功耗,导致续航很不理想。

而后我还陆续买过 GPD Pocket 2 MAXChuwi minibookGPD Pocket 3 ,包括最近还底价收了一个 Ayaneo Air plus……

可以说用过的 Win 便携设备也算不少了,但它们总有各种各样的不满意的地方,哪怕是 GPD Win,我也没用它打通过几款游戏,因为太热了,续航太差了,而且需要折腾的地方太多了,很多时候为了一个游戏折腾一天,最后能玩了,自己也没兴趣玩了。

曾几何时我也觉得 Win 掌机,或者说 X86 掌机就是这个样子了,直到我遇到了 Steam Deck,它完完全全的让我通了好几个 3A 大作,甚至让我愿意在 Steam 上花了不少钱买游戏。

同时也让我坚定了一个信念和观点:

Steam Deck 是目前唯一值得购买的 X86 掌机。

photo_2023-08-19_15-07-25.jpg


购买 Steam Deck 的途径和方式

曾经的 Steam Deck 需要去官方预定排队,现在已经现货了,很明显不需要这么麻烦了。购买渠道也明确了许多:

1,淘宝/闲鱼/拼多多/京东国际

这类就是商家二道贩子在卖,闲鱼的话可能是二手的,商家参差不齐,需要自己有一定的判断力,最好是多看评论,找那些比较大的商家购买。当然价格也不会太便宜,我十分不建议买“改装好”的机器,尽量买原装的,毕竟 Steam Deck 自己改装也并不麻烦,你买改装及就给了商家动手脚的理由。

2,官方网站购买

官方页面就是 Steam 商店,需要你有一个美国地区的梯子+美国地区的账号+转运渠道。看似比较麻烦,但如果你经常海外购物的话或许就没那么麻烦了。

Screenshot from 2023-08-19 15-09-36.png

购买地址:https://store.steampowered.com/steamdeck/

美国地区的梯子这个我觉得应该不算太难,美国地区的账号注册比较麻烦,你可以在淘宝找人注册,转运渠道推荐大一点的,我用的是转运中国,当然如果你没转运账号的话也可以淘宝买注册码。

官方下单购买后需要你支付美元,你可以直接支付,也可以尝试去淘宝买礼品卡再支付,当然我不知道现在是否优惠幅度很大,我当时买乞丐版,使用礼品卡可以做到大概人民币 2100 元左右。

转运的话使用转运中国,建议直接走 Fedex 联邦快递,虽然贵了点,但是速度最快,同时也最安全。值得一提的是联邦快递是“必税”的,税金在 200-500 不等,看你运气了。但如果你可以 2100 拿下,加上运费和税金,依然比起现在淘宝价格要便宜太多了。

而且现在官方还卖“官翻”了,价格更便宜,打八折,如果有渠道那真是超值啊。

3,官方亚洲代理

官方授权的”日、台、港“的销售代理,和官方一样可以登记购买,只不过转运渠道就丰富了许多,代价是价格有点贵,我严重怀疑国内的机器来源就是这里。

Screenshot from 2023-08-19 15-10-03.png

购买地址:https://steamdeck.komodo.jp/

总而言之这个渠道除非你有”全新机洁癖症“、同时也没有美国官方海淘的套路,不然不推荐尝试,不如美国”原味“和”便宜“,又不如淘宝便捷快速,毫无优势,唯一的好处是确保你收到的是全新非改装机器。


关于机器的”新版“与”旧版“

网络上有一些传言,说 Steam Deck 最新一批的“新改版”全面重新设计了散热模组,并且还有一些图片佐证,实际上这些图片并非是“新版本”,而是”工程机“。

原版主板:
Screenshot 2023-08-19 at 15-13-50 just-rmad-my-steam-deck-eur-i-got-in-may-of-last-year-and-i-v0-1xg3la5g2m4b1.webp (WEBP Image 640 × 480 pixels).png

所谓的“新版主板”:
Screenshot 2023-08-19 at 15-14-03 https __preview.redd.it_kjlsy3xabaua1.jpg width 2000&format pjpg&auto webp&s bff0bbb926e625f5319fbd89bd737bfe5633c091.png

根据老外新收到的一批机器来看,都没有采用这样的新设计,而这种”新设计“的机器也仅仅出现在大陆的二手市场,所以大概率就是最早测试的工程机流出,被商家标作“新设计机器”出来骗钱,十分不建议购买。


Steam Deck 的配件选购与推荐

贴膜:AR 膜

作为一个贴膜党,我肯定是要给 Deck 贴膜的。目前能选择的主要有两个,一个就是钢化玻璃膜,另一个就是最新出的 AR 膜。

我个人的选择是 AR 膜,因为这种膜的确可以降低光线反射,让你的屏幕看起来“更黑”,而且目前市面上购买到的 AR 膜也有对应的疏油层,抗指纹。根据我个人的测试,这种膜也并非简单的那种”水凝膜“或者”软膜“,本身是有一定的”钢化玻璃特性“的,比如你弯曲是会出现裂纹和破碎的。

当然 AR 膜的缺点也很明显,第一点是太贵,这个你可以货比三家,找到便宜的,不过便宜的大概率不会有疏油层镀膜。第二点就是不够耐磨,毕竟达不到玻璃的硬度,经常摩擦的话是会留下痕迹的。但 Deck 作为一个游戏机,也没人天天在屏幕上摩擦吧?

如果你不喜欢 AR 膜,钢化膜的选择就更多了,淘宝很多便宜好用有涂层镀膜的,随便选一个就是了。


保护壳: JSAUX 可拆卸模块化保护壳

Deck 的保护壳我的确买了不少,便宜的贵的都有,不过目前用的最好的还是 JSAUX 的模块化外壳,手感最佳,而且还带有一个保护前面板的壳,可以扣上之后直接装进包带走,不用担心机器被挤压或者撞坏。

同时这个保护壳还支持安装一些模块,比如支架,外挂电池,外挂散热片等,实用性也很高了。

Screenshot from 2023-08-19 15-23-42.png

而实际上我推荐这个壳子的理由也是很简单的,它是目前我用过手感最好,便携性最佳,开孔各方面都没有毛病的壳子。

我买过 Dbrand 的 Killswitch,还是 2.0 版本,但到手后发现整个壳子并不能算是严丝合缝,尤其是上半部分的屏幕左右的开孔,有着明显变形的痕迹。而且 Kill Switch 的接口很深,用 Dock 的时候甚至你需要上一个延长头,简直无法忍受。

这一切都更让我无法接受 KillSwitch 比 JASUX 的可拆卸保护壳更贵的事实,明明有更便宜的,为什么还要买更贵的?

当然 JASUX 也推出了很多透明保护壳,还有各种魔改的配件,虽然本身不如原装的严丝合缝,但质量也过得去,算是满足了很多用户的需求。


摇杆保护圈:特氟龙胶带

这个周边也是我认为最有必要的,因为 Steam Deck 的摇杆比较大,在操作的时候会有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摇杆的周围一圈会与机器刮蹭。

photo_2023-08-19_14-55-08.jpg

也不知道哪个天才想出了这么一个简单的解决办法,有人针对摇杆磨损的这部分直接淘宝上架了尺寸合适的特氟龙胶带,你可以直接到手用胶带在摇杆内侧贴一圈,这种材质十分耐磨并且还很滑,特别适合在这个场景使用。

淘宝上还有那种直接卖保护圈的,我个人觉得是不如特氟龙胶带的。


摇杆帽:Dbrand 传送门系列 / JASUX

虽然 Steam Deck 的默认摇杆手感还不错,但是比较容易被划伤,如果你介意的话,可以使用摇杆帽。不过 Steam Deck 的摇杆帽并不能像其他游戏机和手柄那样直接套上就行,因为 Steam Deck 的默认摇杆是有触摸感应的。

也就是说当 Steam Deck 的两个摇杆是有触摸功能的,这个触摸目前被使用的场景就是和陀螺仪相关。当玩家双手触摸摇杆,系统就会启动陀螺仪,当双手离开,陀螺仪就会被禁用。

如果你只是单纯的套一个摇杆帽的话,这个触摸功能就会失效,当你玩 FPS 类游戏的时候就会丧失系统默认的陀螺仪开关支持,要么你保持开启,要么就保持关闭,很难实现灵活掌控。

Screenshot from 2023-08-19 14-57-05.png

目前看来值得选择的只有 Dbrand 和 JASUX 的,其中 Dbrand 的有一套 Protal 传送门配色的十分好看,手感制作也十分不错,但是购买十分困难。而 JASUX 的购买比较简单,但是样子就难看一点了。


贴纸:Dbrand / 机肤

Steam Deck 可以通过贴纸来保护机器本身,不过目前唯一值得购买的依然是最为“Overpriced“的 Dbrand,有能力的话还是推荐直接去官网海淘,支持邮寄到全球任何地方。但是如果你身在中国大陆,不方便购买,甚至觉得很贵的话,你可以买在淘宝找”机肤“这家店,其实就是 Dbrand 的”高仿版本“,细节的开孔可能不如原版,但至少有 90% 的功力,最重要的还是便宜,还可以加店长微信提详细的要求。

photo_2023-08-19_14-55-08 (2).jpg


升级硬盘与 TF 扩展

Steam Deck 用的是 2230 的 SSD 固态硬盘,某种程度上算是 Surface 的同款尺寸,考虑到 Steam Deck 的拆机很简单,我还是推荐直接买乞丐版自己升级。至于升级的硬盘我认为没必要太过于在意,买那种普通大厂的就行。

升级更换的视频网上已经很多了, Valve 官方也有拆机教程视频。当然如果你实在不会也可以找那种淘宝店家帮忙换。拼多多上还有针对这块硬盘的铜质散热片,我个人觉得没什么作用,但是加上也聊胜于无。

Valve 官方视频:《Take a look inside Steam Deck™!》: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xnr2FAADAs

Steam-Deck-banner.jpg

你除了可以选择升级 SSD,你也可以扩展 TF卡。因为 SteamOS 对所有存储设备的读取速度都做了限制,所以你把游戏放在扩展卡上并不会有什么明显拖慢,基本和 SSD 是一一致的,你或许会觉得神奇,但是一点都不神奇,因为原理就是 SteamOS 限制了读取速度,让两者一致。

更换完毕 SSD 后记得下载官方的恢复镜像,按照教程恢复系统即可。
https://store.steampowered.com/steamos/download?ver=steamdeck


SteamOS系统篇:中文字体优化

SteamOS 支持中文字体,但和大多数 Linux 发行版一样,存在着字体“中日”混用的情况。你可以看看系统显示的“画”字是不是连起来的,主要的原因还是系统会把一些中文(尤其是简体中文)的字体和日语里的汉字弄混,导致显示问题。

解决办法就是可以借助 fontconfig 文件处理,众所周知 SteamOS 是 Linux 系统,自然也可以这么做。详情可以参考这篇文章的介绍,我觉得已经写的十分详细了:

《Linux 下的字体调教指南》:https://szclsya.me/zh-cn/posts/fonts/linux-config-guide/

这里可以附上我用的配置文件,记得自己安装完毕 noto-cjk 系列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