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查看: 标签 感受 下的文章

两个女人与一只海豚还有一个男人在岛上发生的事……

当初在看《君の名は。》的时候,我看到女主角对自己身在山村而感到不满,想要去大都市,想要去探索新世界。

其实这种内容对我们来说应该不能算新鲜了。我们总是能在各种日本的影视作品里看到主角身在乡下,然后感慨自己讨厌这个小镇,讨厌这个乡下,想要去东京,想要去大都市。

不过我觉得很多人可能会对这种想法表示不解:

“乡下挺好啊,大都市有什么好?哪儿有乡下自在?”

不过所谓不吃葡萄不知葡萄酸,或许大城市成长的人是无法理解在小城市里对于繁华的向往的。大多数所谓想要回归乡村的人,更多的还是厌倦了城市中的喧嚣罢了。

而且很多人并不了解乡下究竟是怎么样一种状况,如果把你扔到乡下,当你发现走进小镇里还找不到一家喜茶的时候,不知道就算你再怎么可以在乡下骑自行车摩擦屁股,也无法弥补你内心的那种空虚。

我记得我很小的时候去过一次乡下,我老家是在河南开封的一个贫困县,准确说不是我的老家,是我奶奶那边的老家。

那时候有多穷呢?我记得去了之后,家乡人用最好的饭来招待,熬了一锅疙瘩汤,里面有几个打碎的鸡蛋,这就是最高标准了。而且这些个鸡蛋还是当天的老母鸡给面子,下蛋了,不然连鸡蛋都没有。

那个地方村民养鸡连鸡窝都没有,只有一个下蛋的窝,晚上公鸡母鸡都是飞上树睡觉的。

是的,我也是亲眼看到一只大公鸡飞到树梢后,我才想起来原来“鸡”也是“鸟”,人家也有翅膀的。只不过城市中的惯性思维让我们忘记了这些。

乡下虽然有新鲜的地方,但很快我就厌倦了那里,即使是会飞的鸡,我还是会觉得太无聊了。因为实在是太单调了,不仅仅是饭菜,还有人物,以及所作的事情,还有那些风景。

很多人说看山沟里的风景多美,如果让你天天看,你早晚也会腻的,如果告诉你你需要在这里看一辈子,永远不能回到城市,那估计你会崩溃。

所以或许你应该可以理解那些在乡下想要去大都市的人的心态了吧,即使现在乡下也有网络,也有快递,终归还是精彩的世界来的好啊。

更何况如果这个“乡下”是在一个岛上呢?

阅读全文...

POPSTAR: NEVER STOP NEVER STOPPING

The Lonely Island 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组合,他们起源于「周六夜现场」,经常会做一些很贱的歌曲,而且很多歌曲不但贱,并且还有那么点儿内涵。属于“一旦接受设定感觉还特别带感”的那种。

名气最大的应该就是那首「Jizz in my pants」,后来又是「Dick in a Box」,然后又是「Mother Lover」和「Three Way」,以及那个再次引爆的「I just had Sex」,以及我个人最喜欢的「Iran so far」,他们总是能找到大咖与自己合作,演唱很多很没有下限的歌曲,还会让 natalie portman 爆粗口

于是这么一个组合好像离开了自己的「周六夜现场」开始了自己的打拼,之后就是我听说他们居然要拍电影了,就是这部《POPSTAR: NEVER STOP NEVER STOPPING》。

vlcsnap-2018-04-30-18h08m39s184.png

阅读全文...

因为是女子

在我怀旧的时候,我难免会想起小学。

因为小学时候的我总感觉自己像是 ACG 男主角。

人都喜欢怀念自己牛逼的时候而不是傻逼的时候,这着实可以理解。然而我这个所谓的“男主角”并不是在北京去参加“X聚变”吹“牛逼疯了”,也不是去喝喜茶骑自行车摩擦屁股,也不是天天拆装笔记本倒腾树莓派用湘南普通话说自己“多么多么多么牛逼”,更不是每天周转于女老师与鸽子妹还有上日语班邂逅的女学生之间,不过是上小学的时候自己学习成绩还可以,外貌还可以,谈吐还可以,有那么点女学生会主动靠近的程度罢了……

然而小学时代的“男主角”能得到什么呢?小学你懂个屁,我也懂个屁。

阅读全文...

跳绳

最近天天下雨,所以我想着老下雨就没法跑步了,得弄个别的锻炼手段……

然后我买了这个:

DbomD8gVMAEvNUk.jpg:large.jpeg

阅读全文...

9nine - 天色天歌天之音

去年这个时候吧……有个游戏上市了……叫做《9-nine- ここのつここのかここのいろ》,这个游戏其实当时我评价不高,因为本身也没啥可评价的,故事几乎没有任何推进,只是说了一下设定而已。

实际上那个游戏只是一个系列的开始,这个叫做 9nine 的游戏是一个分卷卖的企划,初步来猜应该是有三个女主角,每个女主角一卷,至少应该是有三卷的。

第一卷的故事这里我说过了,就是男主角参与到了一个能力者大战中去了,存在有反派的能力者,也有着男主角和女主角这样很正义的能力者,有人杀人,就有人去阻止杀人什么的……

然而第一卷能力者杀人犯完全没发现是谁,烂尾了,所以时隔一年之后,第二卷又特么来了。

第二卷主打的可攻略角色是男主角的妹妹:新海天,所以游戏名字也改成了和她的名字有关的そら,そらいろそらうたそらのおと。

screenshot.5.jpg

阅读全文...

消失的世界与月与少女,克隆人的进攻与月光宝盒

很多游戏都喜欢玩儿“脑后拔管式”的超展开。什么叫做“脑后拔管式”呢?就是说前面给你描述一个故事,但是在最后,告诉你这个故事其实是一个谎言,而这个故事只是幕后更庞大故事中的一小段,你只是棋盘中的一个棋子,后面的才是真正的展开。

就好比你正在上演生死时速,结果突然要死了你却从另一个世界中醒来,告诉你之前的“生死时速”其实只是虚拟现实或者是一场梦……

其实这个展开的确非常牛逼,也有欺诈性,使用得当的话就有爆炸效果,就算使用的不爆炸那至少也不差嘛,譬如某个《嗝儿屁的世界与生日》。当然我说的是“使用得当”的话,如果使用不得当的话怎么办呢?

记得某个叫做《弹丸论破3》的游戏么,是不是有种吃屎的感觉?

所以我又玩儿了一个不算太成功的“脑后拔管式”的游戏:《消えた世界と月と少女》

screenshot.369.jpg

阅读全文...

桀骜似竹,牛逼如疯

在我上高中之前,我不认识李敖。第一次见到他,自然和大部分人一样,通过凤凰卫视。

那是一个夏天,我们家只有客厅有空调,为了空调我打地铺在客厅,夏季的早晨来的特别早,我也莫名其妙的很早就睁开眼,无聊就打开电视看。

然后总是在凤凰卫视中看到一个戴着墨镜穿着橘黄色衣服的老头在那里指点江山……

通过节目的名字《李敖有话说》,我知道了这个老头和我同姓,叫做李敖。

88liao_20180321003924_14.jpg

我几乎没有听进去他说的任何一句话,我内心的感受是:“这 JB 老头是谁啊?不认识。“然后我就换台了。

虽然凤凰卫视节目宣传口号说李敖是”李大师“,不过我实在不知道他哪儿大师了。反倒是后来在当时的土豆网上看到了一个有趣的非常早期的自媒体脱口秀《明星嗷嗷叫》,男主持自称”李嗷嗷“,也是”李大师“,在当时我的眼里,”李嗷嗷”可比那个什么“李敖”厉害多了。

阅读全文...

返修小米圈铁 Pro 耳机

小米圈铁 Pro 耳机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我是说如果你不拿它听音乐的话,的确非常不错。

我一般拿来微信语音,平板玩游戏,听相声什么的,但是最近发现这个耳机接触不良,经常麦克风失效……

按照之前的样子我会再买一个,但是我这次实在是太穷了,不如竹牛逼富有,怎么办?我想起了这个耳机还有一年的保修呢,不如走一下售后看看?

阅读全文...

神秘王牌

2010 年左右的时候,我大学最后的一个学期,虽然已经找到了工作,但毕业将近,还得完成论文答辩。

写论文其实我已经忘记具体什么过程了,我只是记得写论文的时候,太无聊,我就开始在网上找动画看。

找动画的时候看到 Acfun 上某个内容鬼畜很火,就跟着找原作,就找到了这个叫做《とある魔術の 禁書目録》(魔法禁书目录)的作品。虽然现在回看来说,觉得这个作品槽点很多,但在当时的我看来,我觉得这个作品还是很有意思的。

有意思的是它的设定,科学超能力与魔法师之间的战斗,而男主角恰恰是一个第三者一样的存在。

更扯淡的是这个所谓的“第三者”男主角反而是最强大的,故事的展开也套路的不行,无非就是突然蹦出来一个 Boss,说要干掉男主,男主一阵嘴炮,一拳干死 Boss,男的收来当基友,女的就拿来当后宫……

当然看完《魔禁》之后,我顺便看了它的番外篇,也就是鼎鼎有名的《とある科学の超電磁砲》(某科学的超电磁炮)。

坦诚的说,《电磁炮》的剧情比起《魔禁》要好看的多,剧情大部分和魔法无关,都是讲述超能力者的内容,女主作为战斗力比较强的超能力者,经常和小伙伴们一起去解决各种各样的事件,包括某些能力者的能力失控,还有一些黑暗中的犯罪问题。

其实《超电磁炮》比较好看的原因更多的是在故事和角色的设定上更为炫酷。

阅读全文...

只需要随便玩玩

“亚文化”这一个词是伴随着大部分“从主流文化衍生的作品”出现时诞生的。它经常被用来指代一些“不被大众所接受的,但是也有一定小圈子人群所为之狂热的“文化内容。

而曾几何时,动画,漫画,摇滚乐,都是亚文化的一种,而还有另一个更为大家熟悉的,那就是电子游戏。

玩游戏的人通常自称为“玩家”,对应英文中的 Player,在从 80 后开始的新一代里,“电子游戏”成为了很多人童年记忆中无法被抹去的痕迹,中国的电子游戏发展史其实并不顺利,从一开始的“电子海洛因”,到最近逐渐的开始被更多人接受,已经经过了好多年。有时候想想或许这个文化开始越来越多的步入大众视野并非因为游戏本身有什么魅力,更多的还是因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

搞游戏有钱赚了,所以搞游戏的人就多了。随着发展和市场的细分化,游戏的类型也越来越多了,手机游戏,网页游戏,很多休闲游戏也层出不穷,大部分人对于游戏的感受就是打发时间,并没有了解这个游戏背后所蕴藏的什么什么内容的意愿,而且很多新兴游戏比起老的游戏来说的确在很多地方显得更加功利和内涵不足,也导致了一些老游戏玩家的不满与鄙视。

所以很多比较老资历的玩家们通常是看不起现在的所谓新兴玩家的,大部分老玩家尤其会鄙视手游玩家,认为他们不配称之为”玩家“。

那么什么样的才算是玩家呢?按照现在网络上的共识定义,就是征战多个游戏主机平台(PS4,Xbox,Switch、还有 PC 上的 Steam),同时对很多有内涵的游戏颇有了解,知道很多游戏制作人和制作组的一些风格和逸闻,并且认同游戏是”第九艺术“。

是的,电子游戏作为新一代人类最受欢迎的娱乐方式之一,被很多人认为是继绘画、雕刻、建筑、音乐、诗歌(文学)、舞蹈、戏剧、电影等八大艺术形式“第九艺术”。也是一种表现形式,玩家可以通过游玩一款游戏,获得一次奇特的视觉与听觉还有心灵上的盛宴,从这一点上来看,游戏至少和其他艺术形式(电影,音乐)并没有太大不同。

当然那些依靠充钱和抽卡就可以变强的手游和页游自然是不能算作艺术的,这也是为什么手游与页游玩家总是被传统玩家所鄙视。可遗憾的是”传统玩家“群体比例远远小于那些他们所鄙视的那些人,而讽刺的是很多传统游戏玩家为了团结扩大自己的阵营,喊出了类似“玩游戏的,都是朋友”这样的口号,想要表达自己的平易近人,然而玩国产手游,尤其是腾讯的手游本身就是原罪,玩过“王者荣耀”,你就已经不是朋友,尽管大部分人多多少少都玩过“王者荣耀”。在中国大陆的环境来看,传统游戏玩家所崇尚的那些东西,依然还只能算是一个“亚文化”,即使电子游戏在日本与欧美等地已经获得了不少的认可。

如果有扩大传统游戏玩家影响力的机会,自然不会被放过。就在这个时候,一部名叫《Ready Player One》(头号玩家)的电影上映了。

ready_player_one.jpg

传统游戏玩家对它感兴趣,因为它是一部献给“玩家”的礼物。即使不怎么玩游戏的电影迷也会对它感兴趣,因为它的导演是大名鼎鼎的斯皮尔伯格。

电影与北美同步上映,正巧赶上周末,我也去看了这部属于“玩家”的电影,看完后感觉还是很震撼的。

阅读全文...

归档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