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一个电影爱好者,我不会天天关注最近有什么影片,其实讲道理在工作之后好几年我才开始去看电影…………还是被别人拽去的。

激发我主动去看电影的一大条件就是我对这部电影产生兴趣,譬如最近看的这部《摔跤吧!爸爸》。

对这部电影产生兴趣的原因很简单,我在微博上看到一张截图,来自豆瓣,大量女权主义者们狂喷这部电影令人作呕,里面充满了父权的内容以及对女性的歧视。

我看了下名字就叫《摔跤吧!爸爸》,虽然这名字挺二逼的,还是印度电影。

b5cb8ea4546a49cab543fac4b479b810_th.png.jpeg

在看之前我才不认识什么米叔,我也不喜欢印度电影,我觉得印度电影似乎全是跳舞,或者是东北玩泥巴的那种级别。但是我依然决定去看了。因为我的潜意识告诉我,能被那群豆瓣矫情中华田园犬们喷的电影,一定是好电影。

看完这个片儿之后,这句话果然又一次被证实了。

整个电影的剧情改编自真实故事,印度摔跤女将 Geeta 以及她妹妹的成长历程,当然,故事是经过部分虚构和艺术加工的,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嘛。

剧情其实走的就是王道路线,并且简单的令人发指。父亲自己是摔跤运动员,但是因为某些原因没有为国出征获得金牌,于是他把自己的两个女儿训练成了一流的摔跤运动员,并由女儿完成了自己的夙愿。

整个电影的剧情不仅王道,而且套路,看简介我们就能猜出一二三了,女儿一开始肯定是不理解,最后肯定是和父亲理解了。而女儿一开始肯定会失败,但在最后的比赛中肯定是会胜利的。训练过程肯定是艰苦的,中间肯定会有一些父女矛盾。这些都是惯例了,不管是电影,小说,动画,漫画,都已经成为定式,按着走一边,一个正能量的励志鸡汤片儿就这么炮制出来了。

然而对于这部电影来说……它却拥有大量硬实力提升了整个电影的品质,首当其冲的就是男主演,被我国网友称为“米叔”的阿米尔汗。

扮演父亲的阿米尔汗是整部电影的灵魂,据说他已经 51 岁高龄,并且为了演好父亲不同的年龄段,不惜自己增肥到大腹便便,然后通过运动减肥瘦回来,在如此用心的态度下,也不外乎他能在电影中表演的那么传神了。整个电影在演技中除了主演,扮演两个女儿的演员,扮演表哥的演员,甚至包括扮演两个女儿小时候的小演员,演技都非常了得,但是这一点就已经足够决定质量的高低了。

作为一个印度电影,歌舞是不可少的,但是在这部电影里,歌舞的表现并没有那么突兀,而是作为 BGM 出现,并且歌舞中对于印度风格并不是特别明显,除了一首迎亲的标准印度舞曲之外,他的风格趋于多样化,包括充满了欧美风格的 Rap,电音摇滚,还有儿歌。

其实对于这个电影的故事没什么好说的,它是一部主旋律电影,是一部鸡汤电影,是一部励志电影,但是它并没有浓厚的鸡汤味儿,却包含了许多容易打动人心的内容在里面。

印度的女性地位

这是整部电影被喷的最多的地方,也是让诸多豆瓣田园犬们最不爽的地方。爸爸自己没有办法参加奥运会,他自己也没生出儿子,所以他把希望寄托在了两个女儿身上……他剥夺了两个女儿的童年,强迫她们开始了摔跤的练习,不允许这样不允许那样,想想看简直痛苦啊。甚至剪掉了她们的长发,不允许她们像个一般的女孩子一样去玩乐,而是不停的练习摔跤,在泥沙里打滚儿……

让孩子,而且是女孩子的童年变成这样的地狱,这完全就是虐待好嘛?

但是等等,别忘了这个电影描述的故事的背景,这是在上世纪的印度,而且还是印度偏远的小村庄发生的故事。印度应该是世界上对女性歧视和欺压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了,就算是现在,你在印度搜索“强奸”也是经常发生的事情,更不要说其他层面的女性问题了。女性在印度的地位是非常非常低的,而为了在电影中告知你这一点,特意增加了两个小姑娘参加同学婚礼的片段,在一群人载歌载舞庆祝女儿出嫁的时候,只有新娘子是闷闷不乐的。而后来也正是新娘子的一句话才让两个女儿明白了自己父亲的一片苦心。

在印度,在印度乡下,在上世纪的印度乡下,女人的作用就是生育工具,十四岁不到就要被送出去嫁人嫁的人是谁自己甚至都没有见过,之后就是相夫教子,继续生孩子,收拾锅碗瓢盆,蔓延着女性的悲剧。

而在爸爸决定让两个女儿成为摔跤手的时候,他对自己的妻子说了这么一句话:从今天起不要让她们两个学做家务了。

言下之意就是,从今天起,这两个女儿不再会走上“十四岁嫁人沦为生育工具”的悲惨路线。

虽然成为摔跤手有点残酷,但是这也是父亲为自己的两个女儿挑选出来的唯一可以证明自己,让自己获得自由的一条路线,事实证明两个女儿也的确做到了。

经过我的了解,电影中还有一段删减的镜头,爸爸与妈妈在聊天,妈妈说:“你让我们的女儿学摔跤,谁还愿意娶她们?”

“我不要别人来娶她们,我要她们自己选择自己的男人。”父亲的回答是这样的。

在印度这么歧视女性的环境下,父亲力排众议,用自己的威望和能力,为两个女儿铺平了通往自由的道路,虽然这个道路是摔跤。

但父亲只懂得摔跤,而两个女儿也被发现有摔跤的天分,所以父亲才会如此执着,如果没有了父亲指引这条路线,女儿们可能会沦为她们那个十四岁出嫁的同学一样的悲剧……

所以这并不是什么歧视女性,而相反,应该是在一个歧视女性的大环境下,父亲以自己的能力,带领两个女儿走出自己的天地,给予她们自由的故事。

获得胜利的元素

作为一个正能量的套路电影,这个电影在故事中也告诉了我们很多对于人生有用的道理,虽然不少我们都已经听到耳朵起了茧子,但事实的确如此。

Geeta 的崭露头脚一方面是她有自己的天才能力,另一方面则是父亲的正确引导,但是决定重要成功因素,而是在于她自己。

原本 Geeta 对于训练是有抵触情绪的,太累,太苦,没有意义,而自己也并不是很想摔跤。而得知父亲让她们摔跤可以避免十四岁出嫁沦为生育工具这样的悲剧之后,Geeta 获得了动力,开始主动去进行练习。第一次被父亲带去摔跤场与男性比试,虽然失败了,但是 Geeta 在失败的当晚对自己这样的表现感到不服气,她想要胜利,主动对父亲说出了“什么时候还能再比一场”,而父亲的微笑则证明了一切,当一个人有了求胜心的时候,她就有了让自己变得更强的动力,也就步入了成功的轨道。

所以之后的 Geeta 在战斗中所向披靡,很快就进入了国家队,在国家队中因为没有了父亲的督促,加上教练的宽松管理,Geeta 开始觉得自己变得无所谓,她丧失了求胜心,原本可以获胜的比赛,失败了就安慰自己“反正对方那么强,反正我第一次比赛”,与之对应的还有国家队教练的腐败与软弱,从来没有想过去获得金牌或者胜利,觉得“能有三块奖牌”就足够万岁了。当一个人没有了追求更高的理想,而是得过且过,最后肯定是会失败的,毕竟人是有惰性的。

所以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国足健儿们号称自己要“保平争胜”,结果还是败得一塌糊涂,本来就没有斗志,没有追求更强的信心,你不跪谁跪?

一切原因在于自己,当一个人想要去胜利,他才拥有了胜利的资格,一个人只是觉得凑合一下,那这样的心态是永远不可能胜利的,这也是获得胜利的最重要的元素。

金牌与冠军效应

在电影的后期,女儿 Geeta 在面对比赛的时候,父亲告诉她,希望她一定要获胜,要获得第一,第一名就是金牌,金牌则与银牌之间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获得银牌的话,你很快就会被忘记,而获得金牌的话,你就会成为一个榜样(Example)”。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能深刻的理解这句话的含义,虽然电影里父亲说了很多,如果 Geeta 获得了金牌,则可以鼓动更多的女性参与到追求自由的运动中来,Geeta 可以参加女子摔跤,Geeta 可以做到,那么其他的女性都可以做到,包括那些原本被认为女性只能是生育工具的小村庄里的偏见者们。

一个长久以来被偏见的人,突然成为了冠军,这对于打破这个偏见的作用是巨大的。这一点让我想起了曾经的电子竞技世界冠军李晓峰。和女子摔跤一样,电子竞技长久以来也是在中国大陆属于被歧视的运动种类,而李晓峰用冠军证明了它的伟大,而后几年更是以一己之力推动了中国大陆电子竞技的发展,可以说也正是因为是这么一个冠军才可以做到这一点,如果仅仅是一枚奖牌的话,作用就没这么大了。

弱势群体获得一次冠军,足以推动一个行业的发展,也足以拯救不少还在徘徊于被歧视和不理解的那些迷茫的人们。这就是金牌的力量,这就是冠军的效应,这也是成为榜样的能量……


当然对于《摔跤吧!爸爸》这部电影来说,它要表达的内容不仅仅只有这三点,而是在许多细枝末节中都有一些体现,包括印度的体制腐败,官员的不作为,不少人不求上进,村民对女孩参加女子摔跤导致的不理解。以及更多的则是父亲对于两个女儿默默的爱。

在电影里虽然父亲一直绷着脸,但在他求着国家队领导让自己女儿参加比赛的时候,那诚恳的表情,已经让观众不能不为之动容。

“我剥夺了我女儿的童年,让她们训练,就是为了让她们成为伟大的摔跤手,为国争光。”

父亲诉说自己剥夺女儿童年的时候声音还在颤抖,仿佛是内心有着巨大的愧疚,父亲肯定是希望女儿能有快乐的童年的,但是在印度这个国度,快乐的童年是有期限的,而想要真正的自由则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就和很多人不理解中国大陆一些乡村的小孩子不远万里哪怕跑到某些疯狂的「高考集中营」也要疯狂的学习考大学一样,如果那些乡村的孩子选择了无忧无虑的童年,他们可能一辈子也跳不出乡村,有一句话叫做“知识改变命运”,那句话并不是玩笑。

网络上很多人对于中国大陆能不能拍出类似《摔跤吧!爸爸》这样的电影表示悲观,认为现在我国的电影院里充满了小鲜肉和毫无演技的花瓶,对于《摔跤吧!爸爸》这样的将好故事的正能量片极度缺乏而扼腕叹息。

其实我也感到遗憾,但我觉得中国大陆还是可以拍出类似的电影的,而《摔跤吧!爸爸》的火爆也或许会让一些导演看到内在的机会,认认真真将故事,不需要什么小鲜肉花瓶,哪怕是冷僻的摔跤运动,一样可以拍出好作品,毕竟观众不是傻子,一部电影是不是用心了,坐那里看完就全部明白了。

如果说这部电影有什么槽点的话,或许就是译名了。

《摔跤吧!爸爸》这个名字其实只是一个完全的意译,甚至意译都算不上,英文翻译的话名字应该叫“摔跤冠军”,而印度语中的标题似乎是类似“太阳”和“光辉”之类的词汇。至于中文翻译为什么会成这种和《XX总动员》一样弱智的名字,我想可能是我国对于印度电影的一点点充满优越感的调侃吧?

然而我们有什么立场去调侃印度宝莱坞电影呢?因为我们有《小时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