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末的时候,看到了朋友圈有人转发的一个网页,告诉我一个震惊的消息……

《大众软件》2017 年就停刊了,而 2016 年最后一期的《大众软件》正在魔点上发起众筹。

我震惊的原因并不是《大众软件》药丸这件事,而是……“大软不是 2014 年就完蛋了吗?”

如果你善于使用搜索引擎的话,你可以轻松的得知在 2014 年,《大众软件》就已经说是要停刊了,后来说的似乎是名存实亡了,我也没有保持关注,我也一直以为《大众软件》已经死了,结果现在告诉我它还活着,我还没高兴多久,又告诉我这是最后一期,马上就要真的死了,我难免还是会觉得心情复杂。

正如你预想的那样,我参加了这次众筹,也获得了众筹的最后的一期《大众软件》,拿到手的时候,难免有点失望。

失望之一:这邮政快递太慢了
失望之二:这杂志太薄了

邮政快递慢我没什么好说的,至于杂志变薄了这个我还是有发言权的,我拿出了家里存有的 2002 年的《大众软件》对比,现在手里这本 “11 月与 12 月合刊”的杂志,撑死只有这本 15 年前的杂志的三分之二。

其实对于现在的《大众软件》来说,我对它也没什么太多的要求,更多的算是一种情怀,于是我慢慢翻开了杂志,耐着性子进行了阅读,差不多用了 1 个小时,大概看完了。

说实话现在你让我从头到尾完全看完真的很难,里面很多的软硬件的东西都是我在互联网上好久之前就看到过了,同时因为我现在对游戏市场了解不多,大多数游戏也只能看看标题,大概看了看内容,仅此而已。

不过还是有我出乎意料的事情,原来“魔之左手”和“Cross”这两位编辑居然还在……我对“魔之左手”还是很有印象的,最大的印象莫过于他在过去林晓搞的读编交流里专门自称“手手”……感觉好恶……

其实看这本杂志之前,我已经在网络上看到了关于这本杂志的太多吐槽,大多数说内容空洞无聊,广告众多,明明是最后一期,你给的还是这么一个破玩意儿,毫无诚意,等等等等。有人吐槽,这是最后一期《大众软件》,也是最烂的一期《大众软件》。

然而我个人读完感觉,反而是还有那么点熟悉的味道。

我甚至找出了家里的老《大众软件》进行对比,确认了自己的那个想法。

前半本杂志依然是对硬件进行点评,然后是软件应用技巧,接着是新闻栏目,下半本依然是游戏的介绍与评论,还有一些游戏的文化和幕后以及衍生类文章,最后依然有游戏的同人文栏目,以及最后的读编交流,还有游戏排行榜……

如果说硬要有不同的话,可能是那多出来的手机游戏内容,以及封底再也没有戴尔的笔记本广告了?

但这的的确确还是过去的《大众软件》风格,我的确不知道这本杂志有什么好吐槽的,我记得我在 2008 年左右买了一本大众软件,那时候我上大学了,那本杂志依然是我大概一个小时看完,看完后的感受和现在是一样的。

不好,不坏。《大众软件》在我心目中,内容或许原本就是这个样子。只是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大众软件》这样的纸质媒体已经越来越没有优势了,《大众软件》的效用也越来越小了……

回想一下《大众软件》火爆的时候,我们都是学生,玩电脑的时间有限,上网也不是那么方便,一本《大众软件》可以方便的塞进书包里,在上课的时候垫在书本下面细细观看,怎么着也比你听老师讲课来的有意思吧?于是一本《大众软件》可以很快的在班级里传阅开来,在上网和接触信息受限制的年少时期,这本杂志几乎就是了解外界的唯一渠道,就和当初我们有不少人在听收音机一样……这是一种没办法的办法,是有者与当时处境相符的因素在里面的。

然而今非昔比,想知道硬件、游戏、应用工具之类的评测与感受,只需要打开浏览器、甚至不需要打开电脑,掏出手机打开几个 APP 就可以做到……而纸质媒体《大众软件》80% 的内容在此面前优势荡然无存。最重要的是,看《大众软件》成长的我们这一代已经不再是学生,我们已经逐渐长大成为社会的主流分子,我们开始参与这个社会,我们开始影响这个社会,各大主流媒体和消息来源中,都会有我们的身影,而媒体消息的多样化也让我们再也回不去了……

是的,回不去了,看新闻不能评论,不能分享到微博/朋友圈/鬼城/Twitter,这简直是一种痛苦。看硬件评测没有个色情男主播出来用视频和你唠唠叨叨半天你也会觉得没什么意思。渐渐的,在爆炸的信息流中,我们对待文章的态度也越来越浮躁。打开网站,找到感兴趣的栏目,看看标题,看看题图,看看大概内容,然后就可以关掉 tab 找下一个了。文章稍长一点,就会“求总结”,你精心码的字儿,能有人认真看完就算不错了,大部分都是扫一眼,或者看看关键地方就搓屏幕了。坦诚的说这最后一期的《大众软件》里面好几篇游戏的感受写的还是不错的,至少已经有了某个号称“玩游戏的都是朋友(除了国产氪金/手游/LOL/页游)”的地方的平均线以上的水平,然而谁在乎呢?谁会看呢?更何况关于这些游戏的介绍和评测在 1 个月前已经在网络上满天飞了,大家已经没有兴趣再看了。

说到底,这本最后一期的《大众软件》,还是过去的那种味道,只是作为读者的我们,已经不是过去的“我们”了。

有人笑谈:“这最后一期全是广告,撕下最后一页,其他的就可以扔了。”

何必呢?讲道理,这期《大众软件》的广告其实没多少,我翻了翻手头的 2004 年左右的杂志,中间的广告更是泛滥,也正是因为广告导致了那时候的杂志那么的厚。

有人讥讽:“大众软件在 2014 年就死了,现在的是挂羊头卖狗肉的。”

何苦呢?我读了这最后一期的《大众软件》的文章,至少我看到了还有 Cross 和“魔之左手”在那里,而且大部分文章的质量并不能算差,对于“文明”系列起源的描述比起我看过的某个网络脱口秀节目来说更为严谨,只是大家也懒得去看了,毕竟有更方便和更有趣的渠道存在。我觉得有点难受的部分莫过于突兀的“手游”部分,然而这是趋势,何必装高冷呢?手游玩家不是玩家了么?

我知道为什么那么多人感到失望,因为大家都知道这是《大众软件》最后一期,大家内心默认的莫过于这最后一期可能会对整个《大众软件》的过往进行一次回顾,可能会催泪,可能会回顾《大众软件》系列从诞生到走向尽头,等等等等。结果拿到手一看,什么都没有,只是一本普通的杂志,而且还是一本习惯了网络资源的我们再也看不惯的杂志,自然会让人感到瞬间的失望。

但是想想,既然《大众软件》最后一期在众筹的时候没有说过他们要搞“特刊”,我看完这本杂志之后还去魔点翻了一下对方的众筹宣言,似乎并没有说到什么这本杂志会是“特刊”的内容,只是说会在最后收集所有“曾经和大软有关系的编辑的签名”,而我也的确在里面看到了“Darwin”,“Walker”,“林晓”,“冰河”,“美丽人生”之类熟悉的人的名字。

姑且算是说到做到了吧,而且也不存在欺骗,可能是我们真的想多了,《大众软件》还是过去的那个“大软”,只是作为纸媒体,它原本的那一套的内容与结构,已经的确不适应于这个时代了。

正如我上次和别人聊天的时候说到的,《大众软件》原本可以成功转型、脱离报道新闻与动态走向一本有高质量的评论性质和游戏文化的杂志的,结果应该是没有走上这条路。中间原因有很多,既然杂志已经到了尽头,那就让它安息吧。


后记:

《大众软件》代表了我们的青春。

这句话很俗,也被人说了很多次,但是它的确是事实。实际上有很多东西都可以代表我们的青春,WCG,《游戏东西》,《魔兽争霸》,Nokia,红白机,《我爱我家》、等等等等……有时候我们会怀念过去,不仅仅是因为怀念过去的那些人和事,我们怀念的是自己曾经年轻的过往,还有那再也回不去的美好时光。

说到《大众软件》我想到的更多的是在中学时期,经常购买的某个书报亭,它坐落于我上学的路上,书报亭的经营者是一对老爷爷和老奶奶(其实没那么老,可能也就是我父母现在的年龄),坦诚的说,我中学时期购买的杂志都是在那里购买的,因为购买的多了,和那个老爷爷老奶奶也就熟悉了,他们会特意给我留一本《大众软件》,甚至在《大众软件》新版到货的时候看到我来了也会打招呼说到货了。

挺好的一对老人,他们的报亭也搬家好几次,而且每次也会告知我。然而随着我中学的毕业,我再也没有去过那个书报亭。大学毕业前几年一时兴起想再去看看,发现再也找不到了……

郑州 2012 年左右开始,全面禁止了书报亭……从此,我再也没有看到过书报亭,也再也失去了见到那对老人的机会,不知道他们现在过得如何。

我经常会做梦,梦到我一觉醒来还是在初中的课桌上,我依然和朋友们聊着“魔兽争霸3”的兵种相克,谈论着最新的《大众软件》的内容,也会在放学的时候一起走过那个报亭买杂志,想起那对老人,想起中学的夏日炎炎与白雪皑皑,那应该是我人生最好的时光了吧。

我默默的收起了最后这一本《大众软件》,擦去了眼角的泪水。很多事情,再也回不去了,一本最后的杂志带来了更多的回忆,或许这也是一种价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