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迷藏》:为什么一定要是精神病?
被人推荐看了国产恐怖片《捉迷藏》。
不过严格意义上来说这并不是国产,只能是我国翻拍韩国同名恐怖片而已。
我不知道为什么要翻拍韩国的电影,但是我也看出来了,中国版的《捉迷藏》整个电影在各种方面都有着浓厚的韩国恐怖片气息。
大学的时候看过几个韩国恐怖片,对那种片子的印象还是很深刻的,大多是采用冷色调,出场群众少,永远十几个人在几个房间和相对密闭的空间里,被追逐,被窥视,在精神上被压迫的那种感觉。
我是没有看过原版,不过看别人评价,中国版似乎和原版剧情差距不大……但是有不少剧情 Bug。
是的,剧情 Bug 不是大,而是非常大,大到我不知道如何说起……但是警察和各种监控的失职以及主角一直坚持不报警这些无法理解的行为就足够吐槽了,也有可能这些设定在韩国原版里可以说得通,不过移动到我国的大环境下就显得很突兀吧,这些姑且不说,毕竟是翻拍。
不过就算是翻拍,故事本身还是显得非常的莫名其妙。前半部分似乎是想要误导观众,让观众认为犯罪者就是男主角的哥哥,还不惜用一些回忆去营造男主角“撒了谎”害了哥哥锒铛入狱,最终哥哥前来复仇 blah blah blah,其实这时候我就有点疑惑,这种作案动机不应该是最后才说吗?为什么一开始就说的这么明确?难道犯罪者另有其人么?
所以到了故事中盘,突然的一次莫名其妙的翻转,果然,犯罪者另有其人,还是个精神病……
是的,精神病,我瞬间理解了片子无论从开头还是结尾都强调某种精神病症的原因,一开始人就剧透你了,这是精神病干的。然而这个精神病角色像精神病吗?
像嘛?不像吗?像嘛?不像嘛?哎你那么认真干什么我只是随便和你探讨一下……
简单说就是前面的犯人误导在这个精神病出现的瞬间被彻底推翻,成为了一个爱慕虚荣占有欲强的女精神病仇富杀人的故事。
而且还真真儿的没杀死几个人,除了开始的俩,后来的都只能敲昏,我想说“不愧是主角光环”吗?
不过这个女精神病智商倒是不低,会追踪会反追踪,还会做记号,还会善用快递开门,各种计谋熟络于心,作案手段非常娴熟,怎么看都不想是精神病,当然这也可以理解,毕竟精神病不代表智商低,只是在部分时候会精神时常罢了……
于是到了剧情的最后,估计编剧终于一拍大腿想起来,“这个犯罪者还是个精神病哎!”就赶紧让男主角一把火把家烧了,诱发这个女精神病犯病,在最终的癫狂里,编剧也欣慰的笑了,犹如写作文写到最后发现跑题了就开始主动狂往中心思想靠一样仓促,至少到最后,我们终于看到这个女精神病发疯了。
“没错,你们看啊,她真是精神病。”
但是精神病不精神病什么的,重要吗?我觉得按照这个故事,女犯罪者直接把精神病的设定取消,作为单纯的心里扭曲占有欲强的犯罪岂不是更好?心理变态什么的也足够了,为什么非要三番五次的强调精神病?
而且作为一个国产恐怖片,有着诸多的枷锁,不能有鬼,不能非正能量,不能这样,不能那样,人家怕你误解,还在片头片尾给你强调了“这真的是精神病作案,没有鬼,没有建国后成精的女妖怪。”。
看把人家都逼成啥样了,为啥还非要设定为精神病呢?难道韩国版里面就是精神病吗?
不可思议嘛……我国各种改编大片改的面目全非的比比皆是,倒是这个小恐怖片无限忠于原著啊……
对于《捉迷藏》这个片的故事来说,作为一个严谨的“悬疑作品”我觉得是算不上的,更像是一个单纯的“吓你一跳”的快餐惊悚片,利用诸多的冷色调和密室环境营造恐怖气氛,还有那些特殊的表现手法,加上音乐的渲染,就算是一个正常的小胡同都让你觉得毛骨悚然。悚然是悚然了,不过这并不是说这故事多吓人,只能说是场面很容易让人紧张罢了……
也就是说,这种拍摄手法,你换个大学生下楼买快递,按照这么拍,你也会觉得吓人,和故事无关。
况且故事本身就不怎么样,大概过去看过的香港恐怖片的程度吧,随便看看,就这么过去了。
很多人吐槽演技不行……我觉得这也不能怪人家,毕竟我国恐怖片那么难拍,演员们缺乏经验,秦海路演的精神病光看到精神看不到病态也不是人家的错,让我拍这种剧本我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演员拿着这故事可能都觉得莫名其妙只能硬着头皮拍了吧。
总而言之,《捉迷藏》这种电影,姑且应该算是一个可以“随便看看”的快餐惊悚电影,就和蓬莱鬼话的三流鬼故事一样,看看,也就忘了……如果能把那个神经病的设定取消了,适当的让女罪犯更加狡猾一点,估计这片子还会更好看一些。
归根结底我最后也不知道为什么一定要弄个女神经病出来,女变态也比这个好啊对不对?
说它是烂片真心不至于,至少及格了吧,再说了,烂片还有《长城》垫底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