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很抽象的游戏
越来越多的日厂发现了“海外二次元群体”的巨大潜力和兜里的金钱,所以我们看到了越来越多的 Galgame 游戏在 Steam 上发行,甚至还出现了很多「Steam 特供」游戏,游戏的企划就是针对海外市场的,完全放弃了本土,为的就是能打开销路,赚更多的钱。
不过大多数这样的游戏卖的都很不好。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日本人的那种“不给别人添麻烦”的心态,他们总是用自己的想法去揣摩海外用户的心理,总觉得“过于日式”和“过于硬核”的内容很难被海外用户所理解,而且单方面的觉得海外的死宅们对日本的喜好就是什么“忍者”,“樱花”、“JK”,“学园祭”之类的,这种过于自以为是的迎合总是能搞出来很多“尴尬的不行”的效果。如果还不能理解的话可以参考一些日本在海外市场搞的“本土化”,比如他们总是觉得中文用户会喜欢看到来自日本的二刺螈角色说中文,还提供了专属的中文主题曲,很多游戏还甚至为了海外用户重写了剧情,最后的结果都是完全没人买账。或许在当初日本人完全无法理解,为什么那么多中文用户完全不懂日语,也要坚持开日文 CV,难道听不懂没关系吗?
一方面是出海作品的各种本地化,另一方面则是日本喜欢在本土化的作品里加入各种海外元素。几乎每个学校里都有各种北欧留学生,长得要死的片假名总会出现在某个女主角的姓名栏里,明明是外国人却总是操着一口流利的日文而完全不用担心查成分,这些外国人还会很自然的融入日本社会并且对各种日本的文化交口称赞,对白里肯定会有一句“最喜欢日本了”,看着有那么点“日本伏拉夫”的味道。
这种“一方面不愿意把真实的自己展现给国外,另一方面又不停的利用老外的嘴巴疯狂称赞自己”的做法总让我觉得十分矛盾,总能给我一种特别奇怪和抽象的感觉。
所以对于这个名字十分直白的《Japanese school life!》的游戏,我也是感觉这么奇怪,光看名字和设定我都能想象到这个游戏到底是什么玩意,但是因为闲得蛋疼,我还是玩了一下,发现这游戏比预想的要更加抽象……
游戏剧情不长,也的确如游戏简介所说,主角作为海外学生去日本高校交换,在两个日本 JK 的带领下度过了在日本的春夏秋冬,充分体验日本生活之类的。游戏在一开始,主角像个傻逼一样看到日本的什么都很新奇,而且对日本有着很严重的刻板印象,估计日本动画片儿没少看。作为转校生来到了学校,立马就会有各种美少女凑上来,主动和你搭话,甚至还对你充满好感。
两个美少女会带领你了解日本的各种交通规则,24 小时营业的便利店,坐扶梯要靠一边,会带你唱 KTV,带你去夏日学园祭,去海边,参加学园祭,感受被日本魔改的万圣节,最后还有日本独有的白色情人节,你甚至可以在两个美少女之间选择一个去表达爱意……
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主角说的各种话,充满了夸赞,“便利店,好!手扶梯,好!夏日祭,好!KTV,好!万圣节,好!……日本,大好き!”
游戏的制作谈不上精细,主画师ぴこぴこぐらむ笔下的角色是很色的,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在这个游戏里变得无限接近 karory,是上色的缘故吗?另外游戏也没有什么特别的 OP ED,看来所有预算都给两位声优了吧。
我原本对这个游戏没什么期待,但是玩通后仔细想想好像这个游戏的定位就是一个“日本文化向导”,只不过是找了两个美少女来作形象大使为你介绍在日本游玩所需要知道的一切知识。
而我们的主角的那些感慨,更多的还是一种“伏拉夫”式的自我满足。能通过游戏的方式体验一把在日本留学一年的感受,姑且也算是一个不错的作品。
当然游戏中回避了现实中的日本存在的各种问题,并且进行了各种各样的美化。我最不能忍受的就是那个“满员电车”,经历过的人都知道有多痛苦,而游戏却用了一种“特别的体验”来一笔带过,包括日本社会中存在的营业性笑容,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疏远,都是游戏没有提到的。
最扯淡的是游戏最后还给了主角一个恋爱的机会,你可以在情人节选择一个美少女送礼物,虽然这种操作并不能改变最后的结局,只是留了一个开放性的尾巴,告诉你主角和爱慕的女孩建立了联系,将来有机会再来日本的话,两人定会发生出新的故事。
好吧,我想鲨鲨最有发言权了,难道西方国家的老外去日本的高校当交换生,就会有美少女主动上来贴贴吗?不至于吧?不如说这个游戏本身故事就是虚拟的。
不过前几天我看到了一则山东大学的新闻,说是山东大学将会继续完善“学伴”制度,确保每个来就读的外国留学生都有 1-2 个美少女全程陪伴,甚至还爆出了学伴在参加 party 后紧急避孕后来又打胎的故事。
这样看来,这个看似很虚假的游戏仿佛又变得现实起来,不如说,变得更加抽象了。
哦对了,游戏只有 6 个成就,两个女主角的个人路线(如果能称得上是的话)都走一边就满了,不支持中文,只有英文和日文。
话说这个制作组 code.jp 的另一作还是非常正经和华丽的,当然不变的还是面对“欧美海外市场”那种“投其所好”但又”多此一举“的制作方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