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允许地球去流浪
《流浪地球》作为春节档的电影,不仅仅是一部“贺岁片”,它还是“中国第一部大制作的硬核科幻大片”。上映没多久,我就去看了这部电影,看完之后说实话我觉得还不错,不过我却不怎么急于具体评价它,因为我知道,关于这部电影的“大戏”,才刚刚开始。
果不其然,随着《流浪地球》热度的上升,大量的评论蜂拥而至,加上各种官媒的背书,引起的反冲也越来越强烈。赞美的人有之,不屑的人有之,莫名其妙蹭热度的人亦有之,一群人打的不可开交,并且还带来了很多的人身攻击与意识形态斗争,讨论到最后,似乎已经有很多人的侧重点不再是电影本身,而是针对某些群体。热热闹闹的讨论也带来了群魔乱舞,看起来已经越来越偏离电影本身。其实这种现象也不是第一次出现,之前的各种大热国产影片都有类似的情况,而且也有很多朋友总是和我谈论这部电影,同时也想听听我的观点。所以在这里,我站在个人角度,谈谈对于这部电影,这种现象的一些个人看法。
《流浪地球》是不是一部好电影
还是那句俗话:想问这是不是一部好电影,首先需要明确,一部好电影的定义是什么。不同的人对于这类定义都不同的,我个人对于“好电影”的定义就是“能让我看下去”,并且能在一些方面给我震撼,同时还能有一定的蕴含的意义。所以对于我来说,《流浪地球》剧情上主线明确:人类拯救地球。而画面上给我带来了足够的震撼,包括第一次看到冰封的上海与沉没的杭州,还有靠近地球的木星。让我吃惊的是,这部电影预算其实不算太多,但是依然呈现出了不亚于世界第一梯队水平的特效,这一点上难能可贵。当然这部电影并不是没有不足,剧本和节奏上的缺陷比较明显,后半部分开始有了“为了煽情而煽情”的感觉,缺少了一开始保持的那种“硬核”与“硬派”,不过考虑到也是为了突出希望与和平的主题,大过年的不愿意给你来个全灭的结局,最后也是 Happy End,这一点上也并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
所以对于我个人来说,《流浪地球》是一部不错的电影,值得去电影院观看。
如何看待《流浪地球》里的设定硬伤
我看到了一些《流浪地球》的负面评论,他们大多数对于这个作品的本质设定产生了质疑,包括为什么非要把地球飞走,为什么人类拥有把地球自转停止的能力,为什么点燃木星对地球造成的冲击波没把地球冲烂,为什么人类连行星发动机都造出来了,还需要留在地球上傻乎乎的带着地球走……等等等等
首先,《流浪地球》是一部“科幻电影”。所谓“科幻”,就是“科学幻想”,是建立在“科学”上的“幻想”,而不是什么建立在“魔法”上的“幻想”。虽然这是一种关于科学的内容,但更多的意义在于幻想。很多奇妙的事情,都源自于人类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我们总是会畅想未来的生活,畅想未来的场景,还有未来自己会是什么样子。展开想象力的翅膀,去实现那些能实现的,享受那些不能实现的,才是各种科幻作品带给我们的享受与情怀。
我不知道为什么,很多人总是喜欢“彰显自己比别人聪明”。不仅对于《流浪地球》提出了各种指责,提出了作品里的各种“硬伤”,同时还表示这个电影里很多设定压根不符合科学常识规范,也不符合很多科学家对于未来宇宙发展的研究,作为“科幻作品”站不住脚,所以肯定是一个搞笑的烂片。
诚然“幻想”不是“瞎想”,科幻作品也有自己的严谨性,很多内容的描述设定都带有了很多的“假设”,而科幻作品里的“假设”大多数都是未来世界发展过程中作者自己的一厢情愿,说句直接的,那就是“作者的世界作者说了算”。《流浪地球》的世界观设定来自于刘慈欣的原作,他根据自己的看法与对未来的畅想构建了这么一个幻想,并且为了实现这个幻想世界,补充了各种设定得以自圆其说,在《流浪地球》的设定里,这些都是假设。没有人可以断定未来人类是不是真的需要用发动机把地球开走,而且距离太阳嗝儿屁起码还有好几十亿年,天知道未来会怎样,没准太阳还没完蛋,人类自己就灭绝了。
“科幻”作品的核心魅力是“幻想”,对于“幻想”来说,如果你去谈严谨,那犹如给翅膀加上了锁链,魅力也就不复存在。或许“科幻”作品也就不复存在,存活下来的,不过是教科书罢了。
作为科幻作品,《流浪地球》有自己的世界观设定,并且还能自圆其说,或许细节方面有不完善,作为其宣传的“硬核科幻”来说还是不够“硬”,但并不影响故事的流畅性。过于较真实在是显得没有意义,就像那些急于寻找魔术师漏洞,看完魔术师表演就一脸不屑的说”这是假的”的人一样,很无趣。
而且话说回来了,如果对于科幻作品都拿着放大镜去较真……那么“蒸汽朋克”系列是不是应该全部死绝吊路灯去了?所以……别太较真,好好享受科幻的魅力就好了。
怎么看待《流浪地球》的黑与粉
我国观众群体的素质还有待提高,对于作品的评价大多数呈现两极态势,说直接点就是“非黑即白”。一部分是觉得这玩意哪儿都好,不允许听见一点不好的声音。另一部分则是否定这个作品里优秀的内容,全面否决。不仅仅是《流浪地球》,过去的《大圣归来》与《大鱼海棠》、还有《战狼2》与《红海行动》我都看到了相同的讨论群体。
《流浪地球》有优点,它的特效与画面,它的接地气的亲切设定,还有与“西方逃离地球”截然不同的“东方式搬家”情结都让人觉得耳目一新。缺点也有,就是前面说过的剧情节奏和一些过于套路的设定,都让人觉得还有提升的空间。但是很多的人却因为电影里吴京的参演,把电影描述为“太空版战狼”,且不说吴京在电影里没有各种宣扬民族主义,就算是被议论最多的《战狼2》其实也是有很多优点的。因为对一个演员某些观点的不认同而去否决与它相关的所有作品,实在是不像一个成熟心智的人能做出来的事情。
而对于过度吹捧这个电影的粉丝与“自来水”来说,则凸显了更加的不理智与成熟。如果要喜欢一个作品和系列,理应接受它的不完美,正确看待它的缺点,只有知道了不足,未来才能更好,你喜欢的内容才会更加优秀。看到批评《流浪地球》的人就扣一个反华的帽子,与那些天天追捧流量明星在微博下控评、在 iTunes 刷榜的粉圈有啥区别呢?
2019 年了,该成熟一点了,该学会怎么好好的看待一个作品了。
《流浪地球》是不是中国科幻电影的希望
和很多人一样,我上次看到的中国科幻电影应该是“霹雳贝贝”和“大气层消失”,有趣的是这两部电影也都是有很多不严谨的地方,同时也影响深远。小时候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觉得拉着罐子的火车如果爆炸后冒出的烟都会把大气层烧出一个洞来。时隔多年后,中国电影再次拍摄科幻题材,并且能排出《流浪地球》这样的效果,真的是令人惊喜。
或许是我们期待太低了,一直以来”效果大片”的头衔都是属于好莱坞的,国产压根排不上位置,而《流浪地球》的出现打破了这种说法。其实我国的电影产业在资金和水平上应该是不逊色与国外的,缺少的就是经验和打磨。《流浪地球》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一线曙光。而对于这曙光来说,我们姑且可以抱着稍微宽容一点点的态度去看待,期望它的未来能更加美好。
《流浪地球》应该是中国科幻电影的一个里程碑,证明了我国科幻片起码已经可以拍出这种水平了。以此为基准,未来的作品应该比它更好才是,也希望《流浪地球》的成功,让那些投资商更愿意投资给认认真真好好拍电影的人,而不是那些流量明星。电影是一门艺术,劣币不应驱逐良币,认真做事的人,理应获得回报。
《流浪地球》是不是希望还不好说,也有可能是昙花一现。只有下一部高水准国产科幻片的诞生才能给我们答案吧。
最后想说的
很久没有写电影的感受了,我似乎也有半年多没有去电影院看电影了。说实话我不是科幻爱好者,但是《流浪地球》带给我的震撼还是很大的。自从看了《长城》之后,我对中国电影的要求只剩下“能把故事讲顺”这一个了,而《流浪地球》除此之外还带来了很棒的视觉享受,的确大大超出了我的意料。
很多人说《流浪地球》女主的全世界演讲太刻意煽情,人力推动打火太假,但这其实也是一个电影的常见俗套煽情高潮套路,如果你经常看日本的类似作品的时候你一定不会陌生。我可以理解导演这么做的原因,毕竟大家都在用,我也用一下起码不会太亏。但我还是希望今后的科幻作品,不要这么俗套,能有更多的新意。
《流浪地球》是刘慈欣原作改编,但原作实在太短,只是一个构想,电影是套着设定讲述的地球流浪过程中的一次危机,严格来说并不是刘慈欣写的,它只是世界观设定者。但编剧基本已经很好的迎合了原作的世界观,可以看出来编剧和导演也是实打实的想要做好这个电影的。
《流浪地球》除了收获了赞美也收获了很多批评,不少批评是科学从业人员,还有一些硬核科幻爱好者,同时还有一些战狼PTSD患者。我觉得对于这部电影,还是应该乐观和积极的去看。首先,导演没有圈钱。其次,演员也不是流量明星,再者,特效也不是五毛特效,还有就是排片一开始其实也并不是这么乐观。
认真做事的人做出来的片子,不应该过度刻薄的去抨击。或许在严谨的科学层面,地球去流浪是不现实的,但是在我国刚追上大部队的科幻片产业中,我们还是应该允许地球去流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