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东京
上世纪 80 年代,日本进入了异常繁荣的“泡沫经济”时期。
当时的日本有多繁荣呢?大概就是大家都炒外汇,轻松等着日元升值,手里的钱每过一阵就会价值增长,只要你不是傻子,只要你敢投入,随便做点金融生意,你就可以轻松的腰缠万贯。
那时候的日本人已经成为了“有钱人”的代名词,他们已经不满足于在本土的消费,转而出击美国,开始了他们挥金如土的海外出征生涯。日本人在美国的“暴买”行为让白人为此乍舌,看到喜欢的东西毫不犹豫的买买买,甚至买走了梵高的名画,还买下了美国时代广场的各种招牌的所有权。而除了海外的疯狂,日本本土的人民也开始了最后的狂欢,消费主义,享乐主义横行,青少年们用着最新的 BP 机、大哥大,资本家们和黑帮疯狂的炒外汇,炒地皮,没有人顾及实体经济,大量的钱都进入了房地产市场,东京的房价一路飙升,在东京买一座房子的钱甚至可以买下美国棒球联盟的好几支球队……
在日本如此疯狂的环境下,大量穷人也涌向了灯红酒绿的东京,开始了他们的淘金梦。
这些人中,有些来自日本乡下,有些来自海外,甚至来自中国。
而《泡沫冬景》这个游戏,描述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男主角在中国高考失利,看到了日本疯狂的经济,听说东京“躺着都能赚钱”,决定远渡东洋,来到东京赚取明年考大学的学费。
而女主则是因为妹妹先天性心脏病,家境贫寒,无力支付妹妹的手术费用,也决定从日本的乡下,来到东京,为了赚点钱。
但是东京赚钱最佳的方式,对于女性就是出卖色相,而对于外国人的男主来说,就是打黑工。
不过这俩人明显都不愿意做那些“来钱快”的工作,最终选择收钱当一个“钉子户”,一同蜗居在一个旧车站,目的是抬高房价。因为旧房子里有人居住,别人也没法强拆,只能耐着性子给你谈。虽然比起那些做陪酒女郎或者是当黑帮马仔的收入是少了很多,但日薪 4000 日元也已经足够丰厚
于是一个中国人和一个日本人,就这么住在了一起,共享了这个“钉子户”的工作,为期一年,开始了这样奇怪的“同居生活”。经过长时间的相处,两人也逐渐心意相通,发现相互都是天涯沦落人,漂泊在这个灯红酒绿的东京郊区,观察着这个在泡沫中繁华的都市。
最终的结局其实不算完美,男主女主虽然赚了不少钱,但中间经历了被偷盗,被工头敲诈,竹篮打水一场空。女主的妹妹心脏病也提前发作,必须马上用钱,女主甚至准备为了妹妹去当陪酒女郎。而最终男主放弃了自己攒钱回国上大学的梦想,决定留下来帮助女主,在工头的怜悯与帮助下,俩人凑够了给妹妹做手术的钱,而欠下的宅则需要留在东京从事餐饮业两年多才能还清,但尽管如此,虽然贫穷,不过每个人都得到了他们用金钱买不来的最重要的东西。
《泡沫冬景》作为一个“类似 Galgame”但实际上与“Galgame”毫无关系的游戏,使用的更多的是 AVG 与电影相关的演出模式,多视角表示了男主与女主之间不同的世界,整体来说质量还挺不错的,而且最难得的是,这个游戏里面隐藏了许多“颇有内涵”的东西。
“挣快钱的人都是蠢货”
故事发生在泡沫经济盛行的东京,正如前面来说,当时的东京“傻逼都能赚钱”,也吸引了很多人前来赚钱,甚至有很多的人不惜偷渡来这里赚钱。他们选择的都是“牺牲自己赚快钱”,但这个游戏想表达的就是“快钱只会让你更快的沉沦”。
男主的老板江小墨一直瞧不起男主,觉得既然来到了东京,也是为了赚钱,但放着容易挣钱的工作不去做,非要去选择去当一个“钉子户”,觉得男主是个傻逼。同时女主也被江小墨所不齿,既然是女的,做陪酒女郎其实也没牺牲太多,但是赚的钱可是比当钉子户多太多了。
当然游戏里并没有那种男主女主最终好人得好报的结局,但是结合历史来看,日本的经济泡沫在 1989 年底开始破裂,破裂的时期正好对应游戏的结局,日本进入了“失去的那十年”,泡沫破灭的后座力虽然影响了实体经济,但很明显,男主女主选择餐饮业,受到影响是最小的。曾经那些进入金融业捞金的家伙将会输得裤子不剩,而那些奉行“享乐主义”的年轻人,在消费降级崩塌的世界观下,自然也不会过得太舒服。相比之下,男主女主这种一直生活清贫的家伙,也就会更加安稳的度过这次经济危机。
如此想象一下,对于男主女主应该是一个 HAPPY END 吧,虽然游戏里没有明说。
江小墨与李小牧
游戏中有一个黑白通吃的华人老板,叫做“江小墨”,但是这个角色的原型很容易可以看出来是谁,但是我一直没有什么明确的证据,直到游戏后期说到江小墨的过去的时候,一个熟悉的内容映入眼帘:“江小墨曾经为了生计在风俗店拉皮条”
所以就基本可以确定:江小墨=李小牧。
现实中的李小牧在日本是一个传奇人物,通吃黑白黄三道并且能独善其身,不过这个游戏并非单纯的影射李小牧,而是说江小墨是一个 70 年代偷渡到日本的家伙。其实塑造江小墨这个角色,并非是为了剧情推进,而是为了表达“早期远渡东洋”的中国人的生存现状。中国人在日本其实混得很开,如果你有兴趣搜索一下日本黑道,可以知道中国的黑帮在日本是有绝对的话语权的。也是一种通过游戏表达中日关系中的灰色世界的方式。
男主父亲与文革
虽然游戏里看起来男主很“青春”,但实际上游戏的男主是一个 1988 年参与高考的大学生,那时候的中国刚刚改革开放不久,并且还面临着即将来临的某个特殊时间点,中国的年轻人有着很大的朝气,而家庭中也承受着很大的痛苦。
这个痛苦就来自他们的父辈,也就是“知识分子上山下乡再教育”,同时还有十年浩劫。
游戏里的男主父亲就是作为一个教授,被下放到农村,失去了梦想,而男主却记着父亲年轻时的教诲,没有失去梦想,想要考大学。
当然,虽然游戏的最后男主不再执着于大学,而相反的是他发现了人生更重要的东西,有了新的目标而去实现。
游戏里对于在中国大陆敏感的“文革”和“8964”事件有了隐晦的提及,考虑到这个游戏本身的开发背景与面向群体,这已经算是最大的尺度了。
那么我们回到重点:如何评价《泡沫冬景》这个游戏。
其实《泡沫冬景》的标题意思是“泡沫东京”,描述的是发生在泡沫经济下的东京故事。虽然是中日合作,但这个游戏的制作阵容核心是来自日本ねこねこそふと的大部分成员。因为脚本就是片岡とも,片岡とも这个人本身就是学经济的,所以写起日本经济泡沫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在游戏里的表现也比他之前的参与的各种游戏都要来的好。而片岡とも之前的游戏质量最让人诟病的就是画风不够精细,然而这些缺点在中国公司的融资之后不复存在,毕竟天朝有钱,所以整个游戏的流程还是比较顺滑的,同时还有精美的配乐,看起来比较高大上的分镜,以及火力全开的好久不见的田口宏子阿姨,让这个游戏的质量有了很好的保证。
坦诚的说,这个游戏应该是我玩过的“国产 Galgame”中质量最高的,甚至比大部分日本 Galgame 质量都要高。我很高兴见到那么多“捞钱的 Galgame”中难得有一个做的比较用心的作品,也很乐于看到片岡とも终于摆脱了太多“黄色游戏”的束缚,写了一个没有明确告白和恋爱那种俗套元素的让人印象深刻的故事。
虽然我不知道这游戏算不算 Galgame,也不知道这游戏算不算“国产”就是了。
但秉持着“爱之深,責之切”的原则,我还是想说一说这个游戏不足的地方:
对“中国人”眼中的“日本人”缺乏认知
游戏的一部分主打剧情就是两个语言不通的人之间的沟通,一个中国人,一个日本人。日本女主本身比较自闭,不善沟通倒是可以了解,但是中国人因为不懂日语,却依然不懂如何和别人沟通,就有点违背历史常识了。
要知道 1987 年左右,中日即将迎来蜜月期,中国青年对于日本的印象大多还是抗日电影里的那些“小鬼子”。就算是语言不通,沟通至少应该加上手语,亦或者是像游戏中男主和しおり小姐那样的用“中日通用”的汉字来交流。但是游戏中男主和女主经常处于“各自说各自”的这么一种情景,这不符合两个外国人相互沟通的正常反应。
如果要我写的话,男主可能会用一些类似抗日电影里的那种句子“你滴,米西米西滴,明白?”之类的,同时伴随一些吃饭的手势,这样也会更方便理解。而女主也可以多用一些比划的内容,
而且更重要的是,这样的表现也更真实,更符合“中日两种文化碰撞”的那种感觉。
不过我觉得,这个部分可能是日本人写的,而并非中国人,不了解也是正常,但既然中国公司参与了制作,就不能给出一些合理的建议吗?
对“第一批日本的中国移民”缺乏认知
游戏中 Cue 了李小牧,也 Cue 了日本的中国黑帮,这些其实都是历史事实,也是真实存在的人和元素。
但是游戏却很不合时宜的找来两个京片子浓厚的声优来配音。如果我没记错,男主的出身是广东,而原型是“李小牧”的那个“江小墨”也是湖南人,他们都是南方人。实际上偷渡日本最多的来自福建,全世界各地都有的“福建帮”也是这么形成的。
而且游戏里的男主角来自上世纪 80 年代,但是用词和态度看着很像现在的 00 后,根本不是上世纪的人,建议脚本多看一些上世纪的电视剧来加深认知,不过如果脚本负责的部分依然是日本人操刀,那我就不说了。
我很高兴有游戏牵扯到了这一点,但是却没有精益求精,找到更为真实的表达方式。当然,也有可能这个游戏为了字正腔圆的“普通话”而故意为之,那我就不说什么了。
游戏的系统真的很烂
注意,我说的不是游戏的画面,不是游戏的音乐,不是游戏的资源占用(虽然是 Unity 开发),我说的是游戏的系统,也就是游戏的操作界面之类的。
游戏的界面模仿了一般的 Galgame 的方式,该有的都有,但没有模仿到核心。
我甚至怀疑游戏的制作者是不是有好好的多玩几部 Galgame 出来。
首先,这个游戏仅仅支持“鼠标左键”前进剧情,不支持回车,空格就别说了。我很不理解这种行为,我相信有不少玩 Gal 的应该像我一样选择用回车键,而不是不停的按鼠标,毕竟微动很贵,鼠标按着声音也很难受。
同时这个游戏虽然可以选择“锁定”菜单栏,但是锁定的菜单栏会挡住游戏文字,可能设计的时候压根就没想让你锁定吧。
游戏的对话里存在很多“吞字”现象,就是说这个文字语音有说,但没有呈现出来,Backlog 里可以看到,我不知道是故意做的,还是 Bug,只是作为一个“文字游戏”,这么做应该是不妥的。
尾巴:
整体看来,这个游戏是大大超乎预期的。虽然剧情上有很多“中国方面”的硬伤,但是考虑到脚本一栏挂的是一个日本人,那也是可以原谅的,只是希望今后中国公司能够在这方面多多作为一个“顾问”去参与,让这个游戏更为真实和完善,也更容易引发共鸣。
这个游戏只有中文版,没有日文版,也没有繁体中文版,其实这可以理解。因为男主的身份背景,以及当时的中日关系,这其中的奥妙,也只有中国大陆的人可能会懂,其他地区的玩家是无法理解的。
游戏为什么没有选择现在的日本,而是“泡沫经济”时期的日本,我想应该也有着脚本本身的考量。因为当时的日本,与现在的中国,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日本的经济泡沫波灭了,导致了失去的十年,而中国的房地产泡沫是否会破灭,还是未知数。有人做过对比,说中国的房地产泡沫比起当初日本,是小巫见大巫,而且可以通过通货膨胀的方式来实现软着陆,是否真的这样,我也不得而知。只不过当时戳破日本泡沫的是日本政府,他们选择了失去十年来祛除疯狂,发展实体经济。也就是说,政府不愿意戳破泡沫,那泡沫就会依然存在。
作为普通人,在“似有似无”的泡沫经济中生活,能做到的,还有哪些呢?
游戏已经告诉我们了答案,老老实实赚钱,认认真真生活,赚快钱虽然爽,但终归是要付出代价的。
当前页面是本站的「Google AMP」版。查看和发表评论请点击:完整版 »